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受家暴女性犯罪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2 01:17

  本文选题:家庭暴力 切入点:女性犯罪 出处:《烟台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女性是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有家暴问题的家庭数量并没有随着社会进步而减少,家庭暴力不但严重威胁到已婚妇女的生命,也是受家暴女性犯罪的原因。目前我国学界对于家庭暴力引发的女性犯罪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层面,极少有系统的针对具体案件的统计分析,本文随机选取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105起已结案的由家庭暴力引发的女性犯罪的真实案例,运用实证分析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发现女性被告人的年龄多处于中青年阶段、文化程度集中在高中学历以下、多为无业或务农、案发后均具有自首并如实供述等表现,表明此类犯罪区别于其他故意犯罪的特殊性,呈现出犯罪对象针对性较强、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特征。对受家暴女性犯罪的现状和特点以及犯罪人的特点进行剖析,论述案例中女性由于家庭暴力而导致犯罪的各项具体表现。对于案件的定罪量刑存在量刑偏重的情况提出轻刑建议,同时针对受家暴女性犯罪的特殊性,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量刑建议。
[Abstract]:Since entering civilized society, women have been an important link between family and society and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armonious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owever, the number of families with the problem of domestic violence has not decreased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Domestic violence is not only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lives of married women, but also a cause of crimes committed by women who are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female crime caused by domestic violence in our country is mostly focused on the theoretical level. There are few systematic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pecific cases, this paper randomly selected 105 closed cases of women crimes caused by domestic violence published by the China adjudicative documents Network, using empirical analysis, to carry out a systematic analysis. Summing up and summing up, it is found that the age of female defendants is mostly in the middle and young stage, the education level is concentrated under high school education, most of them are unemployed or working in agriculture, all of them have the performance of surrendering themselves and giving up truthfully after the crime. It shows that this kind of crim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intentional crimes,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object of the crime is relatively strong and the social harmfulness is small.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emale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petrator are analyz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ecific manifestations of crimes committed by women due to domestic viole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light punishment in the case of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at the same time, aiming at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crimes committed by women who are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Put forward the pertinence and feasibility of sentencing recommendations.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格屏;当代女性犯罪心理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1期

2 易旭夫,邓振华,廖志钢,万平;女性犯罪与月经周期[J];法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3 来君;青海省女性犯罪的新态势及对策[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毛欣娟;对当前女性犯罪的思考[J];人民公安;2000年03期

5 杨镇宇,袁娥;试析女性犯罪的多元因素[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S1期

6 卢正来;宁波市女性犯罪问题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1年02期

7 宋立卿;情感错位和欲望诱惑:直面女性犯罪[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2期

8 杨丽霞,卞宏波,全玲;用哲学观点分析女性犯罪的心理[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9 吴春海;女性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J];公安研究;2001年06期

10 陈英芳;初探女性犯罪[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宝义;;女性犯罪的主体“个性”及其分析──以天津为例[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斌;唐君;;试论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策[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3 许家铭;;浅谈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4 王雪鹏;;北京市昌平区女性犯罪现象调查报告[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5 方肖龙;齐咏华;;女性犯罪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附66例女性责任能力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秦素琼;赵春玲;;多犯罪类型女性犯罪者人格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张敏强;王海燕;牛端;;成年女性罪犯的人格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狄世深;;犯罪的生物因素新探[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9 彭和德;;冷水江市性侵害未成年女性犯罪情况调查[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军善;关注女性犯罪 促进社会和谐[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区鸿雁邋杨丽 储皖中;农村女性犯罪呈四大类型[N];法制日报;2007年

3 临桂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 曹阳;女性犯罪特点及防范措施[N];法治快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轩甫 通讯员 陈伟;女性犯罪呈现“三低”[N];检察日报;2009年

5 费春霞;对江阴市近年来女性犯罪状况之调查[N];江苏法制报;2009年

6 乔小兵;浅谈女性犯罪的特点与预防[N];榆林日报;2010年

7 陕西省白水县人民检察院党总支副书记 张旭芳;女性犯罪小议[N];西部法制报;2010年

8 白洁 马晓燕;四大原因诱发女性犯罪[N];检察日报;2011年

9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 董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女性犯罪[N];检察日报;2011年

10 吴胜农 高斯宜 玉林市玉州区人民法院;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N];广西法治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艾晶;清末民初女性犯罪研究(1901-1919年)[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友霞;论女性犯罪原因及预防[D];吉林大学;2008年

2 屈妮;当前我国女性犯罪问题浅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尹珂;女性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秋芙;女性犯罪若干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亮亮;转型期女性犯罪心理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姜金红;当前中国女性犯罪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赵学军;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及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赖勇龙;女性犯罪个体心理因素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姜晓雨;甘肃省女性犯罪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吴满峰;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D];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98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698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0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