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群体性事件与群体行为研究——群体性事件演变的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7 04:05

  本文关键词:群体性事件与群体行为研究——群体性事件演变的机制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性事件 群体行为 演变 机制分析


【摘要】: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的群体心理分析上,从微观机制分析较少。运用经济学中自主组织理论,从利益相关角度出发,对这类群体事件中的群体行为进行研究,分析此类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出,决定群体行为的是群体心理,而因为利益关系不同,群体行为的形成中,不同集团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群体行为 演变 机制分析
【分类号】:D631.4
【正文快照】: 中国目前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快速过渡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凸现,这些矛盾和冲突一旦遇有突发事件或特定情景,就容易触发引起群体性事件。本文试运用经济学中自主组织理论,从利益相关角度出发,对这类群体事件中群体行为进行研究,分析此类事件发生的原因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婷婷;;哈克·成长·“需要”——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看哈克与吉姆的内在联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2 薛云;;华北根据地婚姻自由障碍因素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3 范若恩;戴剑娥;;反思还是反讽?——后殖民与生态主义视野中的《阿凡达》主题变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冯润民;;大学生群体行为突变机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贾红英;环境控制与行为养成——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大学生行为教育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崔莹;;民主还是暴政——媒体新闻传播策略对大众的影响分析[J];今传媒;2011年03期

7 翁方珠;;论网络群体的非理性表达——以“李刚门”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1年05期

8 吴香;郑好;;由“微博打拐”看经典传播学理论适用性[J];今传媒;2011年06期

9 蔡楚泓;;微博 乌合之众——运用《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解读微博的信息传播[J];今传媒;2011年08期

10 张翼;张乐;;“人肉搜索”现象的理论探源及发展趋势研究[J];长白学刊;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顺安;;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微观因素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2 张勃;;“亡佚”之后的发现——《北京岁华记》手抄本及其岁时民俗文献价值研究[A];北京学研究文集2010[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黄文治;鄂豫皖苏区道路:一个民众动员的实践研究(1920-1932)[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昱;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复旦大学;2011年

6 孙晓文;“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革命书写[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文捷;另类奇幻的解构性娱乐意态的新兴[D];武汉大学;2011年

8 李自军;资源型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朱国伟;中央政府核心职能的探求—一种公共理性观[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小均;纳博科夫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琴;基于消费心理诉求的品牌服装“女性化”倾向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欧阳小婷;企业危机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杨;网络与传统媒体舆论引导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赵亚男;法律接受的社会心理机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周立春;虚拟世界的意见集合[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建军;中国先进网络文化的民主政治建设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威;网络群体极化事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张瑞;从传播学视角看网络口碑营销[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伟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与处置[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2 曾秀兰;;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态探析[J];探求;2011年03期

3 张红艳;;思忖群体性事件的认定及应对[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张春义 ,周国梁;山东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处置群体性事件专题研讨培训[J];公安教育;2001年12期

5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瓮安“6·28事件”多层解读[J];人民论坛;2008年14期

7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8 燕继荣;;诊断群体性事件的三种理论依据[J];人民论坛;2009年22期

9 曹英;;群体性事件中信息处理的策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4期

10 张笑春;;重建信任: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所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构建平安和谐白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2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3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4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要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N];今日信息报;2007年

5 洪茂琼;清溪镇四项机制保平安[N];巢湖日报;2007年

6 志灵;没有矛盾化解机制,深究“鼓动者”何用[N];检察日报;2010年

7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延荣科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宋永健;当前楚雄州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N];云南经济日报;2004年

8 记者 李玉梅;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N];金昌日报;2006年

9 张美荣;切实防范群体事件 全力确保和谐稳定[N];宜春日报;2006年

10 曾丽霞 童杨 陈启芳;上青乡平安创建促平安[N];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洁;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李伟;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5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静;群体性事件的情感社会学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华雯文;社会保障:规避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机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向良云;非常规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杨炯;警务危机与媒体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彪永;群体性事件的犯罪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云;突发群体性事件冲突源头阻断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马旭东;试论群体性事件不同阶段的危机传播策略[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李彤;我国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9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579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8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