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服刑期间心理状态
本文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服刑期间心理状态
【摘要】:近年未成年犯罪问题十分严重,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对正在服刑的犯罪未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导致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当前服刑在押的犯罪未成年人存在的典型心理状态有防御心理、烦恼情绪、悔罪向上心理、幼稚心理和情感冷漠,另有少数人存有敌对仇恨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成为他们重返社会时的重大障碍。应该通过提供心理援助,提供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建构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落实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帮助工作等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走上积极的人生。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 心理状态 教育和心理援助
【基金】:河北省2013年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特殊人口群体心理和谐状况及其改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13JY025
【分类号】:C913.5
【正文快照】: 一、前言服刑在押的失足未成年人是青少年人群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年幼无知,心智尚不成熟,未成年人从事犯罪行为大多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照料监管,出于一时冲动。一位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资深法官曾经指出:“如果深入到这些少年的内心世界观察,得到的结论是,没有不良的少年,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新华;;论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275条之理解与适用[J];法学杂志;2012年06期
2 邬庆祥,胡静雅,林小培;未成年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影响因素的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3期
3 尚秀云;家庭教育应当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4期
4 栾时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共性特征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6期
5 操学诚;刘桂明;路琦;牛凯;;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04期
6 马剑;;2012年人民法院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分析[J];法制资讯;2013年02期
7 郑红丽;罗大华;;青少年犯罪成因心理学研究新进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赵秉志;廖万里;;论未成年人犯罪前科应予消灭——一个社会学角度的分析[J];法学论坛;2008年01期
9 张亚伶,杨红英,刘学惠;未成年人犯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康均心,李娜;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研究——兼论社区矫正制度[J];现代法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瑞丰;不当家教方式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王俊梅;;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与预防[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余雅风;;确立义务与法律责任:预防青少年网络社会问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向巍;余暮;;青少年犯罪心理动因分析及预防[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马慧;徐静英;;青少年犯罪的物质与心理原因——基于阿德勒“自卑”与“补偿”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1年05期
6 李艳丽;;家庭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J];研究生法学;2007年05期
7 金艾裙;;双因素理论在社区矫正对象管理中的应用[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张金武;;广州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与试点——需求评估、介入措施与实际效果[J];中国司法;2011年03期
9 张英民;何乃华;;多位思索与深度检视:社区矫正制度研究综述——以2003-2010年CNKI期刊数据库的相关文献为素材[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史志君;;规范与事实之间的断裂与弥合 试论我国未成年人前科保护制度的完善[J];法律适用;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晓玲;;太仓市中小学生家庭法制教育现状调查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2 李玫瑾;;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与犯罪预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陈鹏忠;;流动人口中农村籍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学透视[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侯艳芳;环境犯罪构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彬;就业中的前科歧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覃剑峰;论前科[D];武汉大学;2010年
5 李健;论前科消灭制度及其构建[D];吉林大学;2012年
6 常淑敏;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作用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凯;罚金刑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黎明;论未成年人轻微刑事污点相对消灭制度及架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亭亭;论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赵玲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制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陈婧;关于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汪庆阳;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武建朝;家庭功能变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预防对策[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7 姜兆伟;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之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8 冯茜;未成年犯罪人刑事责任承担方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晓培;邢台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潘雪;论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在我国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乐;美国对犯罪青少年的社区矫正项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2 崔英;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根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姚向阳;青少年犯罪问题与家庭教育[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宋欣;儿童发展与未成年人犯罪影响因素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04期
5 刘邦惠;试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6期
6 王延海;未成年独生子女犯罪问题探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1期
7 张应立;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1期
8 高延安;单亲家庭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治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1期
9 牛丽;;论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赵启新;;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预防[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翊;;北京启动“1+1青少年灾后心理援助联合公益行动”[J];成才之路;2008年18期
2 王金丽;;抗震救灾中心理援助及其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启示[J];学理论;2009年19期
3 赵辉;;金韵蓉:用爱抚慰受伤的心灵[J];台声;2008年07期
4 任丹阳;张津凡;;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援助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陈粒;;救人,更要救心[J];创造;2008年07期
6 ;专业人员下基层,组织部长学揉肩 四川全面启动干部心理援助[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45期
7 冯欢;张立洁;;孟凡龙 北川,失衡的心[J];三月风;2009年02期
8 陈红敏;赵雷;刘立新;;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7期
9 王丽莉;;论政府在重大灾难事件心理援助中的责任[J];理论与改革;2009年05期
10 唐琳;郑剑波;;青少年犯罪预防心理援助工作刍议[J];法制与社会;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龙;;大学生心理援助的途径选择——基于文化的视角[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吴剑;;南平市实验小学“323事件”心理援助的体会[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文忠;;“5·12”汶川大地震后对建立我国灾难心理学的思考[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4 韩布新;侯志瑾;;抗震救灾心理援助[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刘大桂;;绘画技术在灾区心理援助中的运用[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丽俊;刘艳;李古忠;张卫东;;23例地震中受伤小学生的心理援助[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王蕊;;汶川地震中灾区民众的心理援助[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成东;;灾区儿童心理援助工作的体会[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文忠;刘正奎;;以心理科学增强当地力量搞好心理援助工作[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专题报告[C];2008年
10 王文忠;刘正奎;;以心理科学增强当地力量搞好心理援助工作[A];中国科协2008防灾减灾论坛特邀报告、专题报告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许小念;解开灾区心理援助“症结”[N];四川日报;2009年
2 本报评论员 张刃;“5·12”临近,心理援助应提早介入[N];工人日报;2009年
3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史占彪 宫梅玲 丛中 天津大港三中心理室 宋文娟 解放军第518医院 邹学 本报记者 阎红;灾后心理援助任重道远[N];健康报;2009年
4 周介铭 游永恒 王洵 四川在线网友 刘效仁;心理援助 让我们携手穿越灾难[N];四川日报;2009年
5 林海;力求将灾区心理援助纳入医保体系[N];中国社会报;2009年
6 青组;省委组织部协调部署 玉树灾区干部心理援助工作[N];青海日报;2010年
7 记者 赵静;震后心理援助西宁工作站成立[N];青海日报;2010年
8 记者 王肖芳;震后心理援助 西宁工作站成立[N];西宁晚报;2010年
9 雷震宇;首家心理援助中心成立[N];黑龙江日报;2010年
10 罗照春;现代人渴望心理援助[N];健康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贾兆宝;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和生命质量随访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依文;中国灾后心理援助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黄静;云南省自然灾害心理援助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李璇;自然灾害心理援助中组织协作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周阳;灾后心理援助的系统动态学分析及管理对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陈鑫磊;基于EAP模式小学教师心理援助系统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6 王秋兰;突发事件心理援助的“杭州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何浩;北川县干部心理援助与咨询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易敏;精神的再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罗薇;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的伦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海云;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22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62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