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从“排斥”到“支持”:矫正对象回归社会的嬗变

发布时间:2017-08-07 21:42

  本文关键词:从“排斥”到“支持”:矫正对象回归社会的嬗变


  更多相关文章: 非正式支持 社区矫正 志愿精神


【摘要】:社区矫正制度2003年引入我国。至今,正式的基本制度和框架已经建立,但从矫正对象获得社会支持的视角来看,来自各方的社会排斥使矫正对象孤立无援,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几乎为零。可以说,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实质上还仅是一种司法矫正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矫正。因此,推进矫正对象的非正式支持,推动最广泛的志愿者参与,关系到社区矫正制度的存废。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非正式支持 社区矫正 志愿精神
【分类号】:D926.8
【正文快照】: 约翰·C.马克斯韦尔说,没有人是独自上路的,我们一直通过有形、无形的方式依靠别人,迈向自己的目标,没有其他人的帮助,我们无法成功。①法国连带主义法学家狄骥也认为,社会连带关系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事实,即人们必须生活在社会中,必须具有社会连带关系。这种社会连带关系承认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凌云;;社区矫正的中国路径[J];南风窗;2011年1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韩轶;刘雯;;刑事政策与刑罚目的关系论——兼析“两少一宽”的民族刑事政策[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4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易斌,李明;正当防卫之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6 周光权;;规范违反说的新展开[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7 梁根林;;中国死刑控制论纲——立足于具体国情的制度设计[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8 冯亚东;张丽;;期待可能性与犯罪动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董玉庭;;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法理学分析[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10 丁英华;;法律视域外的公司犯罪治理路径[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强;;刑事犯罪纪录与政府信息公开初探[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徐昕;;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3 黄书建;熊金平;;外国刑法中的排除违法性事由比较分析[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飞;;民企“原罪”问题的刑法学辨正[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苏明月;;不同平台上的不同“犯罪”——刑法中的、刑法学上的、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辨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齐巍;;中国打击和预防有组织犯罪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谢望原;白岫云;;加入WTO后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与革新[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8 夏尊文;陈建军;张介玉;;刑罚泛化否定论——兼与吴宗宪先生商榷[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宏玉;;实证学派——刑事政策合理化的发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仁文;;刑事政策的概念与范围[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向东;基准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仇晓静;数罪并罚类型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孙凌凤;酌定量刑情节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史兰芳;被胁迫行为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余胜;认罪从宽制度刍议[D];湘潭大学;2009年

7 黄奉文;论刑事被害人过错对量刑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有限;论我国刑法中的加重情节[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文明;我国环境犯罪危险犯的立法探讨[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觅琼;论脱逃罪的身份与共同犯罪[D];湘潭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澳社区矫正研讨会在京召开[J];人民调解;2006年08期

2 黄瑞;;社区矫正中的检察机关角色定位与程序设计[J];人民检察;2009年19期

3 毛凌云;;社区矫正的中国路径[J];南风窗;2011年13期

4 ;言论广场[J];中国司法;2005年09期

5 张昕航;;试论社区矫正适用对象的完善——以劳动教养为视角[J];中国司法;2006年02期

6 谷秋实;;中等发展城市推广社区矫正可行性分析——以常德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8年32期

7 李晓娥;;我国社区矫正研究文献的评介与思考[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杨维立;;对“相对不起诉”当事人采用社区矫正是否妥当[J];社区;2007年20期

9 骆群;;社区矫正对象在劳动力市场的社会排斥——对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08年05期

10 钱进;;社区矫正对象的公益劳动问题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宏芳;;社区矫正制度探析——以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为例[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伟科;;浅谈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3 郑筱婷;;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持和约束与转型期犯罪率增长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骏;边检服务要弘扬奥运志愿精神[N];边防警察报;2008年

2 韦杰 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分局;略谈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N];法治快报;2011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李吉斌 本报记者 陈丽平;社区矫正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N];法制日报;2011年

4 喻建立 刘枫;社区矫正制度的内容尚待细化[N];检察日报;2011年

5 记者 陈华;加快完善社区矫正制度[N];中国社会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左燕东;社区矫正制度探访[N];山西日报;2009年

7 何超群 李莉;传递平安 祝福千万[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9年

8 记者 徐佳邋通讯员 方英 李勇;杭州成立首支CAP志愿者队伍[N];人民公安报;2007年

9 陈忠权邋通讯员 刘恩艳 倪正伟;平安天津志愿者津南支队成立[N];天津日报;2008年

10 许咏雪 刘永松 本报记者 李姗珊;奉献的骄傲[N];贵州政协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露;论社区矫正制度[D];河南大学;2010年

2 姜薇;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成德苗;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鑫佳;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D];湖南大学;2009年

5 时清霜;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D];河北大学;2009年

6 李鑫;论政府主导下的社区矫正制度[D];汕头大学;2011年

7 王俊华;改革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李旭;论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曲鹏;准社区矫正制度之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丁汀汀;社区矫正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36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636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f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