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管失职犯罪的预防对策
本文关键词:环境监管失职犯罪的预防对策
【摘要】:导致环境监管失职犯罪产生和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监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较低有关,又受到种种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为了实现对此类犯罪的有效预防,应当将个人预防与社会预防并重,确保环境监管人员能够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保护环境,造福子孙。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环境监管失职 犯罪原因 犯罪对策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惩治和预防环境职务犯罪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14023
【分类号】:D917.6
【正文快照】: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保护的实现离不开环保监管人员的忠于职守和艰苦努力。为确保环保监管人员能够切实履行各项监管职责,我国的多部法律法规中都对其监管行为进行了规范,特别是我国《刑法》第四百零八条还专门规定了环境监管失职罪,它是指负有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清房;;环境监管失职罪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甘肃农业;2009年08期
2 王灿发;论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J];政法论坛;2003年04期
3 余雪松;刘开平;;涉林渎职犯罪预防与惩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岳林;;中国环境管理体系剖析和创新的思路[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7期
2 赵美珍;邓禾;;立体化环境监管模式的创建与运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黄友均;黎泽伦;;安徽省环境管理状况及其对策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4 张戈跃;;美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启示[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高晓露;;完善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法律思考——云南铬渣污染事件引发的深思[J];财政监督;2011年29期
6 马品懿;;论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的完善[J];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09期
7 刘洋;万玉秋;缪旭波;杨柳燕;汪小勇;刘灿嘉;朱玲;;关于我国跨部门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构建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10期
8 贺翔;;环境监管失职罪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3期
9 钭晓东;;生态文明演进中《环境保护法》修改的几个基本问题[J];管理世界;2011年02期
10 钭晓东;;论环境监管体制桎梏的破除及其改良路径——《环境保护法》修改中的环境监管体制命题探讨[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文;;论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建议——从韦东英事件谈起[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2 杨琴;;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律问题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3 杨朝霞;;论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与改革[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4 张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协调职能分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5 乔琳;时光;;生态文明下生产者环境责任的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谷德近;;环境司法能动的功能和界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7 鲁意扬;;辽宁省开展深井灌注技术处理工业污染物和危险废物的可行性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8 余洁;;中法两国环境管理体制比较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马英娟;余晖;;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走向监管的改革[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盘志凤;潘伟斌;;构建我国环境修复法规体系的可能性[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周晨;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王怡;环境规制有关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王库;中国政府生态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闫育东;中国篮球裁判员“环境管理”论[D];苏州大学;2007年
6 马明飞;自然遗产保护的立法与实践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赵康杰;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8 罗文君;论我国地方政府履行环保职能的激励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邓e,
本文编号:712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1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