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使用劳教制度及其“蝴蝶效应”
本文关键词:停止使用劳教制度及其“蝴蝶效应”
【摘要】:我国劳教改革的立法之所以举步维艰,主要涉及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这一敏感问题。中央停止劳教既是法律决策也是政治抉择,是社会管理领域的创新,反映了政治家的法治思维及其对公民社会的回应。劳教改革未来可望形成推进我国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增加司法机关工作量,推动司法改革进程,有利于建立统一和规范的有关社会管理处罚、制裁的法律体系等值得期待的"蝴蝶效应",但要警惕换汤不换药的权宜之计做法。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禁毒法律与政策研究所;
【关键词】: 劳动教养 立法 改革 法治 权利保障
【基金】: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0CFX02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8
【正文快照】: 中国劳动教养制度创始于1955年8月,迄今已经运行58年。2013年1月7日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宣布中央已研究,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今年停止使用劳教制度,并且把劳教制度改革作为今年政法工作重点推进的四项改革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回顾劳教改革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敏;劳动教养案件办理程序的缺陷及改革[J];公安研究;2004年01期
2 郑振远;立足执法实践需要 加快劳教立法进程[J];法学杂志;2002年06期
3 刘孝敏;谢小剑;陈威;;论劳动教养制度的正当化[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谢青霞;吕东锋;;群体性事件原因及对策的法律思考[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曹义鸿;徐永胜;闫旭光;;依法禁毒之于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方向[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张绍彦;中国劳动教养立法专题理论研讨会综述[J];现代法学;2002年02期
7 刘为勇;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出路[J];南昌高专学报;2004年02期
8 云山城;;劳动教养立法涉及的主要问题再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马龙虎;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理性分析[J];政法论丛;2001年06期
10 王金泉;;试论劳动教养改革中的价值重建[J];中国司法;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2 廖斌;何显兵;;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汤啸天;;警务制度改革与犯罪预防控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李道军;;强化依法治理 迎接“入世”挑战[A];加入WTO与新时期政法工作前瞻——加入世贸组织与维护社会稳定法律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明丽;;试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姚建龙;;禁毒法的颁行与劳教制度的命运——兼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归属[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长保;;桡神经损伤鉴定1例[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陈微;;心理障碍与犯罪[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9 周集文;何胜兴;;复吸毒品劳教学员的剖析[A];第一届全国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8年
10 单民;周洪波;;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立法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子通邋王勇;庆阳市依法劳动教养3名非法上访人员[N];陇东报;2007年
2 记者 甘贝贝;“晨锋行动”后号贩子“隐身”[N];健康报;2010年
3 姜军邋符艳红;劳动教养要听听律师意见[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倩 李郇;人服我威更服我正[N];本溪日报;2007年
5 王博冰;强制戒毒和劳动教养政策的法律问题[N];人民公安报;2007年
6 记者 陈晓波 实习生 郑兰娟;省劳教机关举行纪念大会[N];云南日报;2007年
7 杨涛;通过司法技艺接近正义[N];南方周末;2007年
8 本报记者 陈萍;为人生添彩 为金盾增辉[N];抚顺日报;2007年
9 李克杰;劳教被撤就劳改:面子背后的真问题[N];检察日报;2006年
10 佟国富 全鹏 本报记者 杨志杰;他们为构建和谐铁岭做出贡献[N];铁岭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革新;构建中国的司法鉴定体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郑振玉;我国西部地区劳教场所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吕泽华;DNA鉴定技术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与规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宏庆;邪教犯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刘远雄;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理论探索[D];武汉大学;2004年
3 王明坤;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设[D];苏州大学;2008年
4 王延卫;试论劳动教养制度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卢伟东;关于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D];郑州大学;2007年
6 吴炯;城市外来人口犯罪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王一琼;论户籍制度的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陈宇博;关于改革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5年
9 张宏志;试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张优东;恐怖主义犯罪现状、根源及立法完善[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11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81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