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控制路径:基于传播学进路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控制路径:基于传播学进路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 传播学 去政治化 熟人社会
【摘要】:套用西方危机管理理论研究我国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所得出的研究成果,遮蔽的东西并不比揭示的东西更多。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控制,应当适当告别传统的控制思维和路径依赖。本文依循传播学进路,立基于我国乡村治理经验、乡村社会关系格局和乡土传播网络结构,从组织传播的去政治化、熟人社会的人际传播、乡村精英的说服、群体传播的高层应对、"媒介城邦"变局中的舆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控制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新思维和新路径。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西北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
【关键词】: 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 传播学 去政治化 熟人社会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与信息管理研究”(编号:11CXW025)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现代风险报道生产偏向与重构路径研究”(编号:07JC860003)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项目子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理论研究”
【分类号】:D631.43
【正文快照】: 危机管理的核心是传播,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既有研究常常在西方危机传播理论中展开。但是套用西方危机管理理论研究我国农村集体行动所得出的研究成果,遮蔽的东西常常并不比揭示的东西更多。基于我国乡村治理经验和乡村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进行传播控制和传播管理研究,是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万忠;;村庄治理主体变迁:从乡镇干部到乡村精英[J];村委主任;2010年03期
2 刘能;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开放时代;2004年04期
3 曾鹏;罗观翠;;集体行动何以可能?——关于集体行动动力机制的文献综述[J];开放时代;2006年01期
4 冯仕政;;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J];开放时代;2011年01期
5 贺雪峰;;论乡村治理内卷化——以河南省K镇调查为例[J];开放时代;2011年02期
6 韩志明;;闹大现象的生产逻辑、社会效应和制度情境[J];理论与改革;2010年01期
7 罗兴佐;;有动员无组织:熟人社会中的集体行动——对一起农村群体事件的分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燕珍;姚莉;;农村社区级公共物品的自发供给需要具备的条件——基于皖南J村和C村的个案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7期
2 施威;;农村公共产品供需机制变迁与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刘兴;顾海英;;长期集体维权行动的动力机制问题研究——基于Bellman方程的求解[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4 常士正;;当前我国农民维权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5 赵谦;;流出地村民自治状态之双视角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6 易国锋;;乡村村民组长制的历史演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7 吴限红;;转型时期村落精英的角色变化与风险承担[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8 赵谦;;流出地村民自治困境及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9 李天翼;;镇山村“家庭主导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10 赵信会;;民事再审事由修改的理念及反思[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董海军;代红娟;;农民维权抗争的无效表达:流于过程的情感行动——对西安Y区征地抗争事件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王洪伟;;“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梦丽;;群体突发事件的初期阻断的机制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赵玉芳;陈小异;;突发群体事件的社会认知-情绪-行为关系模型探索[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6 徐昕;田璐;;法院执行中的暴力抗法:1983~2009[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许可;;从法律博弈论看土地所有权制度设计——以征地补偿为中心[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刘忠权;;对城市弱势群体“话语政治”的一种探讨——以Z市某街区广场毛泽东话语角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9 温顺生;;整体政府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以广西东巴大会战的组织化动员运行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韩兆辉;崔莎;;论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精英的作用[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小青;乡村政治精英与公共服务供给[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常征;农村税费改革的社会影响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华峰;转型期西部农业型村“两委”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郑冬有;乡村精英的回归:乡治的新路径[D];南昌大学;2010年
8 尹平方;信访视阈下的县域治理[D];南昌大学;2010年
9 江勤;农民集体上访的生成逻辑[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倪正刚;吴江市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及转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特吉;关注底层[J];读书;2001年08期
2 杨明连;从特征入手预防处置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温铁军;郎晓娟;郑风田;;中国农村社会稳定状况及其特征:基于100村1765户的调查分析[J];管理世界;2011年03期
4 申端锋;;软指标的硬指标化——关于税改后乡村组织职能转变的一个解释框架[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5 王勇;;国家起源及其规模的灾害政治学新解[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6 田宪臣;邓小平“不搞争论、不搞批判、不搞运动”策略思想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02期
7 叶长贵;论新时期人民群众上访的特点[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8 谭用发;群体上访人员的几种异常心理[J];安徽决策咨询;2002年06期
9 张静;国家政权建设与乡村自治单位──问题与回顾[J];开放时代;2001年09期
10 刘能;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开放时代;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立;[N];南方周末;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清;余达宏;;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2 李金;;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稳定[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杨瑞清;辜静波;;关于弱势群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透析[J];求实;2005年12期
4 王玉龙;吕云涛;;健全能量释放机制,加强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控制[J];台声.新视角;2005年06期
5 李新钰;蒋连舟;赵超;;试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与防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农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四大机制[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39期
7 麻彦伟;;乡镇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原则[J];领导科学;2005年23期
8 余凌云;唐荧;;论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年02期
9 李万和;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J];公安研究;2005年02期
10 阳红光;浅谈群体性事件的处置[J];公安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v,
本文编号:854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85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