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越轨同伴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调节因素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7-10-05 15:44

  本文关键词:越轨同伴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调节因素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犯罪 调节因素 青少年越轨行为 调节作用 影响因素 同伴影响 家庭因素 父母监控 社区因素 干预研究


【摘要】:正探索哪些因素会在越轨同伴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不仅能够深化对青少年犯罪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可以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思路。国外多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视角来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其中,犯罪社会学派的研究者对社会因素的调查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其调查的范围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区因素、学校因素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基于这些因素的预防干预研究也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调节因素 青少年越轨行为 调节作用 影响因素 同伴影响 家庭因素 父母监控 社区因素 干预研究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社区矫正中的人身危险性评估研究”(11YJA820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13.5
【正文快照】: 探索哪些因素会在越轨同伴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不仅能够深化对青少年犯罪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可以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思路。国外多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视角来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其中,犯罪社会学派的研究者对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鞠青;;中国青少年犯罪演进的定量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5期

2 操学诚;刘桂明;路琦;牛凯;;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04期

3 姚建龙;;远离辉煌的繁荣:青少年犯罪研究30年[J];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4 蒋索;何姗姗;邹泓;;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雅克;;从《白鹿洞书院揭示》看朱熹的教育理念[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李庆;;未成年人犯罪矫治社会工作中的介入途径与方法[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马慧;徐静英;;青少年犯罪的物质与心理原因——基于阿德勒“自卑”与“补偿”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1年05期

4 李艳丽;;家庭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J];研究生法学;2007年05期

5 毛萍;;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的物欲性存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余金枝;;基于家庭因素角度的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13期

7 赖结华;;家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其改善[J];法制与社会;2011年28期

8 姚建龙;;对少年司法改革之应有认识[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05期

9 操学诚;路琦;牛凯;王星;;2010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6期

10 付艳茹;;基于MATLAB插值算法仿真的犯罪率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鹏森;;现代化与犯罪——对中国刑事犯罪数据的初步分析[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陈鹏忠;;流动人口中农村籍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学透视[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光辉;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本土化内涵、基本特点及其与同伴背景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常淑敏;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作用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邢晓沛;父母体罚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与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庆阳;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王晓培;邢台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尹欣;初中生同伴自我表露与父母教养方式及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慧;重庆市犯罪青少年攻击行为特征、影响因素及随访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田相夏;地方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的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孔维蕾;男性青少年犯罪者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特点初探[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7 白玉林;社会控制弱化与未成年人犯罪[D];复旦大学;2010年

8 孙莉;生命教育视角下未成年犯人性化教育改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叶刚;青少年危险行为特点研究及其保护/危险因素模型探索[D];苏州大学;2011年

10 李莉;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探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姚向阳;青少年犯罪问题与家庭教育[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张应立;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1期

3 储槐植;;犯罪学界的贡献[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刘广三;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J];法学研究;1998年02期

5 康树华;论中国犯罪学研究现状[J];法学论坛;1997年03期

6 王牧;学科建设与犯罪学的完善[J];政法学刊;1997年04期

7 陈兴良;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J];中国法学;1999年06期

8 陈秀丽;我国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娟;;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及其家庭、社会因素研究进展[J];大学时代(B版);2006年10期

2 张颖;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王洪革;;影响青少年犯罪因素的DEMATEL方法与应用[J];培正商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和防范对策探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3期

5 杨曦;张旭;章皎洁;李炎;胡泽卿;;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年02期

6 张清溪;冯金怀;;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透析[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余会芹;;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影响因素刍议[J];法制与社会;2009年29期

8 王洪革;于子建;;影响青少年犯罪因素的DEMATEL分析方法与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9期

9 乔屹;谢斌;;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影响因素[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11期

10 杨春黎;张革新;;家庭因素和家庭教育缺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预防[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后良;谢本珉;陈丽梅;;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2 ;贵州省青少年犯罪对策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淑华;;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探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潘小莉;;关于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云鹏;;试论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心理因素[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潘松萍;朱临;;文化冲突语境下的青少年犯罪解读[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7 董峗;;论“调剂商行”对青少年犯罪的破窗效应[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盖玉彪;习裕军;;论青少年犯罪中的网络因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金碧华;;青少年犯罪与社会化矫正——社区矫正对象Y某典型个案之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金鑫鑫;;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怀 刘妍 本报记者 李志民;龙山区检察院侦监科被评为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N];辽源日报;2011年

2 李铁英;济南天桥检察院:堵疏结合预防农村青少年犯罪[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本报记者 冀天福 本报通讯员 王琪琳 文鹏;留守青少年犯罪亟待关注[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徐爱东;影响青少年犯罪四大主因[N];民营经济报;2007年

5 记者 张立;青少年犯罪比重连续三年下降[N];检察日报;2010年

6 谭秋;“90后”犯罪的忧思[N];山西日报;2011年

7 胡玲玲;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N];江苏法制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马玉龙 慈安胜;家庭学校社会共筑爱的港湾[N];云南日报;2009年

9 本报通讯员;日到桑榆霞满天[N];济南日报;2010年

10 本报评论记者 邹海涛;法制,向左还是向右?[N];黄石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白宇明;利用增龄性定量指标判定华中地区青少年生理年龄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马丽琴;CCK-8对LPS诱导大鼠TASMCs的调节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4 邓建强;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应用于法医学实践的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常淑敏;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作用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思月;关于包头市青少年犯罪现状与预防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吕建星;城市中心地区青少年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陈曲;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犯罪及不良行为的预防[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4 刘婧;浅析网络游戏沉迷或成瘾与青少年犯罪的联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束钰;标签理论下青少年犯罪问题探析[D];安徽大学;2010年

6 韩良芝;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解立;动漫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李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教育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管向梅;中国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矫治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10 田敬峰;青少年犯罪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77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977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0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