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民国时期学位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01:16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学位立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民国时期 学位 学位立法 学位制度


【摘要】:近代中国的学位制度不是西方学位制度的简单移植,而是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民国时期通过立法的形式,逐步建立并完善学位制度。从而使得国家对学位的管理实现制度化和法制化。本文重点考察民国时期学位制度的建立、完善及其本土化过程;分别对民国初期及中后期学位制度主要内容及其实施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析民国时期学位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启示。 全文由引论、正文及结语构成。正文部份由三个大点构成: 首先是对民国时期学位制度的历史变迁,从立法史的角度进行考察。根据学位在每个发展时期的发展状况和不同特点,将民国时期位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民初及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学位制度的建立;第二阶段是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位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而由民初及北京政府时期的学位法律制度的立法实践中,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立法上的特点。 其次,分别就民国初期和中后期的学位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考察。通过学位立法,民国时期学位管理逐渐规范化和制度化。民国初期学位制度就学位的种类、学位授予资格及学位授予程序及机关等进行了规定,而这些规定经历了由简单到逐渐细化、逐渐完善的过程,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位授予法》的颁布,标志着民国时期学位法律制度的完善。 再次、就民国时期学位法制的实践进行考察,并探究其主要的特点和历史启示。在学位法制的实践方面,主要采取了个案切入的办法,列举了当时民国一些代表性的学校,如北京大学学位制度实施情况,,并结合当时史料考证学位制度在学校的实践情况。
【关键词】:民国时期 学位 学位立法 学位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论8-11
  • 一、 民国学位立法的历史源流11-19
  • (一) 民国时期学位立法的产生11-12
  • (二) 民国学位立法的发展和完善12-16
  • (三) 民国学位立法的发展趋势及特点16-19
  • 二、 民国学位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19-22
  • (一) 学位的种类19-20
  • (二) 学位授予的资格20-21
  • (三) 学位授予的程序及机关21-22
  • 三、 民国学位法律制度的实施及历史启示22-28
  • (一) 民国学位法律制度的实施22-26
  • (二) 民国学位法律制度的历史启示26-28
  • 结语28-30
  •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敏;;基督教在近代湖南的教育事业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2 南治国;但开风气敢为先——基督教与清末女子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王显超;;民国初期教会中学的发展(1912-1927)[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邱广军;张秋江;;基督教传入中国东北历史原因考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徐会爱;许晓光;;试论近代教会学校经费来源的多样化和本土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李丽杰;;近代重庆教会学校的发展及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洪厚情;;教会学校: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抑或“侵略”的产物?[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8 黄金刚;韦福安;;晚清教会学校探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陈明霞;;近代福建基督教中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原因探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12期

10 陈明霞;;近代福建基督教中学的课程设置及其当代启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思信;;“教育和宗教分离”思想输入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邹振环;;戊戌至辛亥时期西方近代地理学的输入及其影响[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3 韩小昆;;司徒雷登与近代北京教育[A];中国近代史及史料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林星;近代福建城市发展研究(1843-1949年)——以福州、厦门为中心[D];厦门大学;2004年

4 刘毅玮;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的发展[D];河北大学;2006年

5 郭剑鸣;晚清绅士与政治整合研究:以知识权力化整合模式为路径[D];复旦大学;2006年

6 王玮;中国教会大学科学教育研究(1901-1936)[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张永广;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比较研究(1860-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炳三;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粟高燕;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变奏[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于珍;近代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奋;清朝晚期至民国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萌;河南近代女子中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木谢子;狄考文的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卜春鹤;民初教育团体与1922年学制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阳;清末民初苏州士绅的转变与坚守[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索晓晨;洋务运动时期英语课程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文武;明清福建螺洲陈氏科举世家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栗达;朝花朝拾[D];天津大学;2004年

9 念烨;近代福州教会女学的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天舒;岭南大学经费研究(1888-1937)[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39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039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2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