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宪法不自证己罪特权的适用范围考察——施梅伯案及其以后
本文关键词:美国宪法不自证己罪特权的适用范围考察——施梅伯案及其以后
更多相关文章: 不自证己罪特权 适用范围 证述或表达 口供任意性
【摘要】:在美国,不自证己罪特权的适用状况始终与司法权的运作密切相关。通过1966年的施梅伯案,联邦最高法院历史性地将特权的适用范围限定在"证述或表达",从而明确认可一系列针对人身的强制取证行为。该标准一直沿用至今,但也在强制提交文件、强制取证过程中的附带陈述、强制精神病鉴定和制定法申报义务等案件中遭遇挑战,再起波澜。实践表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不自证己罪特权的司法适用有所保留,更多只是将其作为口供任意性的保障。关注不自证己罪特权在美国刑事司法的适用状况,会对我们理解《刑事诉讼法》关于"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有所启发。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不自证己罪特权 适用范围 证述或表达 口供任意性
【分类号】:D971.2;D925.2
【正文快照】: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公民享有不自证己罪特权,“任何人于任何刑事案件中,不得被强迫成为对自己不利的证人”。1然而宪法权利的实现形式和程度,最终都取决于司法机关的阐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是联邦最高法院掀起“正当程序革命”的关键时期,许多宪法权利通过第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瑞华;;论被告人口供规则[J];法学杂志;2012年06期
2 顾永忠;;《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无罪推定原则的名实辨析[J];法学;2011年12期
3 卞建林;;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发展[J];法学杂志;2012年05期
4 樊崇义;;从“应当如实回答”到“不得强迫自证其罪”[J];法学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虎;;论犯罪嫌疑人的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基于侦讯程序的比较研究[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0期
2 尚德晋;李波阳;;刍议新《刑事诉讼法》对刑讯逼供的遏制[J];公安教育;2012年09期
3 周欣;马英川;;论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的概念与特征[J];法学杂志;2012年11期
4 杨雄;刘宏武;;论统一的刑事简易程序[J];法学杂志;2012年12期
5 徐晶晶;;“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若干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1期
6 赵桂芬;;论讯问中的心理强迫[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陈闻高;;论公安对话之功能[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李炳烁;胡良荣;;论侦查阶段刑事法律援助介入的理论价值与权利构造——以司法公正与人权保障为核心[J];法学杂志;2013年08期
9 丁启明;;英国刑事诉讼中沉默权制度的发展与变迁[J];东南司法评论;2010年00期
10 毕惜茜;;侦查讯问方法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希;;检察机关强化刑事诉讼监督的现实能动与制度理性——兼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视角下的诉讼监督谦抑性[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光升;刑事诉讼程序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孙煜华;论侦查权的宪法控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3 李亚凝;本土价值的回归:中国指导性案例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4 吴宪国;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登高;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章贤;论犯罪嫌疑人陈述的自愿性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李宁;当庭翻供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金燕;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雷华;检察一体化视野中的职务犯罪侦查[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牛草萌;沉默权制度之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王琪;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张睿;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宪法学评述[D];重庆大学;2012年
9 王林;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法理及适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曲岩;论我国监视居住制度的完善[D];辽宁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卜思天·儒佩基奇,王铮,降华玮;从刑事诉讼法治透视反对自证有罪原则[J];比较法研究;1999年02期
2 卞建林,郭志媛;英国对沉默权的限制[J];比较法研究;1999年02期
3 姚莉;美国判例法中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及其相关规则[J];法学;2001年12期
4 宋英辉;不必自我归罪原则与如实陈述义务[J];法学研究;1998年05期
5 陈卫东,陈飞;论沉默权与坦白从宽[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N];人民日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明;;试析道德和法律的适用范围[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志刚;;我国留置权适用范围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2年19期
3 任家桔;;我国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制[J];中国劳动;2014年01期
4 包训英,余宝贤;公文“意见”适用范围探微[J];政法学刊;2001年06期
5 杨树明,杨联明;论《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的适用范围[J];现代法学;2003年03期
6 袁松;;论《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的适用范围[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周静,汪澜;论留置权的适用范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甘培忠,吴韬;政府采购法适用范围论略[J];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03期
9 徐伟;《民办教育促进法》适用范围的法律特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李冬明;对《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适用范围的法律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史丁莎;;试析GPA适用范围及原则[A];政府采购改革与国际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冯晓红;王耀辉;季一鸣;;浅谈医师强制治疗权[A];2013浙江省医学伦理与卫生法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刚;我国刑法空间适用范围的立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许馨艺;从“三性”原则出发探讨我国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施海宾;劳动法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与完善[D];安徽大学;2014年
4 王海明;破产自动中止适用范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伍富勤;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6 薛志芳;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吴文明;浅论无过错归责原则的适用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8 周晓菲;我国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9 张习会;论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建议的规范化[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41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04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