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社会性别视野下现代女性角色冲突及其解决

发布时间:2017-10-28 14:29

  本文关键词:社会性别视野下现代女性角色冲突及其解决


  更多相关文章: 男女平等 社会性别 社会角色


【摘要】:男女平等观是从平等理论和女性观的探讨中逐渐形成的。当男女平等观发展为男女平等理论的时候,女性争取权利便有了理论的依据。女权运动为女性赢得了广泛的权利,同时社会性别理论也随着女性权利的崛起而发展起来。这一切导致了由性别决定的传统社会分工模式的瓦解,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岗位,充分行使社会权利和实现自我价值。与此同时,女性并没有抛弃传统的家庭角色的扮演,女性兼顾着家庭与工作两种社会角色。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社会双重角色期待以及女性自我期许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难以避免地出现了冲突,而面对冲突如何解决,女性也面临着选择的困境。 本文对现代女性角色冲突及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女性扮演双重角色的理论依据,分析了性别平等观念的演进历史和社会性别理论下的角色分工,分析了现代女性双重角色冲突的现状、原因,并在理论研究和现实境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路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性别平等观念的理论演进。古代的社会没有男女性别平等的观念,我们只可以从当时的女性观中作为对当时的男女平等观的一窥,从古代的著述中我们得出“厌恶女性”是当时社会的普遍观点。近代的时候虽然已经有了“人人平等”的观念,“男女平等”的观念从理论上也已然包含在内,但是“男女平等”的观念仍然是停留在启蒙或者说是萌芽的阶段。资产阶级革命后风起云涌的女权运动将性别平等的追求推向高潮,女性在此阶段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女性的权利也空前丰富。随着哲学领域的后现代思潮的出现,男女平等的内涵理解也有了后现代主义的转向,反对“同质的平等”,提倡“异质的平等”。 第二部分:性别平等理想下的女性角色。受传统社会分工模式和性别平等观念以及社会性别分工的影响,理想化下的女性角色是具有多重角色、充分发挥女性特质和兼顾家庭和工作双重角色的形象。但是受阻于诸多因素,女性在扮演家庭和工作双重角色的时候也面临着家庭和工作角色的困境和冲突,并且给女性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也使得性别平等开始反思理论的误区。 第三部分: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角色冲突解决。社会性别理论关注社会对性别角色塑造的巨大作用,驳斥了传统的的由自然性别所决定的社会分工模式,并且以社会性别的宏观视野,站在男女两性的立场来看待两性平等问题,从以“女性为本”的立场转向以“社会性别为本”的立场,寻求男性的帮助来解决女性面临的问题。同时女性应回归理性,,建立自我的主体意识,提高自主选择社会角色的能力从而进行自由选择。在具体的措施和制度方面,有制定鼓励男性参与家务劳动的政策和制度,将家务劳动价值显性化的建议等。
【关键词】:男女平等 社会性别 社会角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导言9-13
  • 一、 缘起及意义9
  • 二、 主要研究状况9-11
  •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11-13
  • 第一章 性别平等的观念演进13-24
  • 第一节 古代的男女平等观13-18
  • 一、 古希腊的男女平等观13-14
  • 二、 古罗马的男女平等观14-16
  • 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男女平等观16-18
  • 第二节 近现代的男女平等观18-21
  • 一、 启蒙运动时期的男女平等思想18-19
  • 二、 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19-20
  • 三、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20-21
  • 第三节 后现代的男女平等观21-24
  • 一、 现代主义男女平等观的偏颇21-23
  • 二、 对“后现代”的解读23
  • 三、 后现代的男女平等观23-24
  • 第二章 性别平等理想下的女性角色24-32
  • 第一节 女性的双重社会角色24-27
  • 一、 社会性别角色定位24
  • 二、 性别平等理想下的女性角色24-26
  • 三、 现实中的女性双重角色困境26-27
  • 四、 双重角色困境对于女性的负面影响27
  • 第二节 女性双重角色冲突形成的原因27-29
  • 一、 传统角色教育的影响28
  • 二、 对女性双重角色的期待28-29
  • 三、 女性角色能力与角色需要的不匹配29
  • 第三节 双重角色下平等的误区29-32
  • 一、 性别平等不是男女一样29-30
  • 二、 性别平等不是两性对立30-31
  • 三、 性别平等争取的是人的基本权利31-32
  • 第三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角色冲突解决32-45
  • 第一节 社会性别理论下的性别平等32-34
  • 一、 从自然性别到社会性别32
  • 二、 从“女性为本”到“社会性别为本”的转向32-33
  • 三、 社会性别平等决策主流化33-34
  • 第二节 自由选择的权利34-37
  • 一、 意志的自由34-35
  • 二、 能力的自由35-36
  • 三、 选择的自由36-37
  • 第三节 措施与制度37-45
  • 一、 形成男女两性理想合作的平台37-38
  • 二、 确立新型的性别角色规范38-39
  • 三、 性别分工模式的展望39-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53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3-54
  • 后记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景艳;女性双重角色的困惑与统一[J];大连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2 罗丽芳;走过去,前面是个天──从女性的双重角色冲突看“女人回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马聪敏;当民族主义与女性主义相遇——读“另类视野”之《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4期

4 柏萍;男女平等及其实现方式刍议[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5 安娜;;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分析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张广利;重构女性主体性:一种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程新贤;;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妇女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8 狄凌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职业女性角色冲突[J];黑河学刊;2009年04期

9 杨青;;论女性性别角色变革的合理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10 王晨;;从男权主义倾向到女权主义倾向——读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J];理论界;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1108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108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1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