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语言应成为语言规范的示范
本文关键词:法律法规语言应成为语言规范的示范
【摘要】:本文以几个典型实例讨论立法语言的语法问题。讨论了并列结构的用法、代词"其"的误用、表示情况的"的"字的使用以及几种常见语病和用词不当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今法律法规语言中普遍存在,一些习非成是的用法对社会的语言规范起着不好的作用。希望语言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一同维护好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D90-055
【正文快照】: 法律法规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建成,最重要的法律法规全貌展现在公众而前。立法过程中的语言规范一向受到格外的重视,早在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起草之初,中央政府就聘请了叶圣陶、吕叔湘先生作为语言专家直接参与到起草工作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2 张伯江;;语体差异和语法规律[J];修辞学习;2007年02期
3 李宇明;;语言规范试说[J];当代修辞学;201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王梅洁;;浅析赵岐《孟子章句》中关于谓词转指的注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3 李明;古代汉语教学中“者”“所”问题的处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安志伟;;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的产生途径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5 赵彩红;;“烙饼”类同形异构复合词“潜标记”转指的认知[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袁本良;“者”“所”“之”在句法转换中的作用——读《中国文法要略》的思考之二[J];安顺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7 刘利;;“然而”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动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罗文翠;英语文化的小我本位主义与汉语文化的大我本位主义——不同文化价值观在语言中的投影[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戴婷婷;浅析汉语名词化现象[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龚波;;“所”表假设来源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敏之;;“的”字结构的语义可省略形式[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薇薇;;“VP者”与“VP的”的对应关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祖生利;;《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5 孟瑞玲;;论“的”的语法属性[A];第八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中[C];2015年
6 陈洁羽;;“VP的”与「VPの」的指称性质对比——以“VP的是NP”与「VPのはNPだ」为例[A];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第6辑)[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国旭;新平彝语腊鲁话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姚X/;《春秋公羊传》词_Y、语法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曾海清;现代汉语同语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李莉莉;现代汉语无条件让步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赖冰咏;高中语文语体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敏;“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李秀娟;《吕氏春秋》形容词转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贾丽;现代汉语“有”字连谓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聂云;古代汉语名动词类转变的多角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洪丹凤;基于语料库的名转动词现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美霞;《庄子》谓词转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包荷;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研究SOLAS公约中的名词化[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张丛林;现代汉语“对NP的VP”结构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德熙;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 为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而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4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5 胡明扬;语体和语法[J];汉语学习;1993年02期
6 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02期
7 袁毓林;“者”的语法功能及其历史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山钦;新时期语言规范趋势初探[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2 杨凤仙;;法律语言中“可以”语意特征分析——兼论语言规范和法律语言规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夏丽珍;;当今语言规范之我见[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3期
4 隋福军;隋鹏;;准确把握领导讲话稿的写作要领[J];应用写作;2009年12期
5 张清;;论辩护词的语言规范与修辞[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S1期
6 柳巍;姚锦;;武汉市高校校园流行语调查与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35期
7 王旭,李番平;网语:你的明天去何处?[J];青年探索;2001年03期
8 杜新宇;浅论英语写作三要素[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陈燕芳;法语疑问句的词序[J];法国研究;1985年03期
10 王培英;论宪法关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规定[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正;;由“酷”的无限多义的混乱谈汉语词汇规范的必要性——并对《语言规范和社会发展》一文的商榷[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2 兰雪燕;;流行歌曲的语言规范问题[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岳静;;公众用语中的网络流行体及其规范化[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4 龚千炎;周洪波;郭龙生;;发展链:语言规范的本质——兼谈汉语规范化工作[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5 王培光;;语感与语言规范[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刘延儒;;存在于汉语规范过程中的几个关系因素[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翠钦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规范、教育机制和文化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姚喜双;网络语言与语言规范[N];人民日报;2008年
3 叶匡政;语言规范不宜太快[N];西部时报;2012年
4 叶匡政;语言规范是否太快了[N];人民公安报;2012年
5 文轩;高考语言规范不能一刀切[N];苏州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姚晓丹;多样化让语言更有活力[N];光明日报;2011年
7 记者 茅玲娣;媒体语言规范研讨会在绍举办[N];绍兴日报;2011年
8 记者 张云波 张冯焱;举止得体 语言规范 态度温和[N];郑州日报;2005年
9 张平;浅谈常用词的规范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10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语委会语法分委会主任 沈阳;如何对待“变味”汉语?[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冷新吾;语言规范层次性的个案分析[D];广州大学;2007年
2 徐学会;报刊语言与语言规范研究摭谈[D];杭州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日培;国家整合中的语言规范:理由、限度与革新[D];复旦大学;2010年
4 范颖芳;中学语文教学语言规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5 阮霖;《南方都市报》的语言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54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1547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