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法文化视域下的功与罪
本文关键词:传统法文化视域下的功与罪
【摘要】:中国古代传统功罪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已有论述,从“八辟”到“八议”,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到“刑下大夫,礼上庶人”,从“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到“功罪均衡相当”,功与罪的适用经历了从不公平到相对公平的渐进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从思想原则转换为司法制度,从不成文法转换为成文法的过程;也是适用主体由大夫阶层以上向庶民阶层转变延伸的过程;更是由或轻或重的极端性到均衡相当的中庸化过程。而造成这种法律的适用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适应儒法融合、宗法等级体系、皇权政治等需要。从“将功抵罪”、“功不抵罪”、“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功罪均衡相当”等功与罪的具体传统法律适用四个方面看,中国传统法律具有伦理性、矜恤性、均衡中庸的基本特性。这与现代刑法“立功”制度显然不是同一概念意义,现代刑法“立功”制度应当借鉴传统法律。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凤林;;《中庸》与原始儒家的生命伦理[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龙大轩;;八议成制于汉论考[J];法学研究;2012年02期
3 马泓波;;宋代矜贷制度浅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张寒;;汉代军功爵赏法律制度研究[J];前沿;2011年12期
5 陈新宇;;比附与类推之辨——从“比引律条”出发[J];政法论坛;2011年02期
6 刘宪权;;“疑罪从轻”是产生冤案的祸根[J];法学;2010年06期
7 蒋铁初;;中国古代的罪疑惟轻[J];法学研究;2010年02期
8 陈松;;论《唐律疏议》中身份对刑罚的影响[J];贵州文史丛刊;2009年02期
9 上官红伟;;秦汉军事刑罚的行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10 胡承武;;略论中国古代刑法的从宽量刑情节[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萍;春秋战国赏赐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雷震;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逻辑[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余小满;宋代职务犯罪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马卫东;春秋时期贵族政治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07年
5 赵旭;法律制度与唐宋社会秩序[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许健;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王彦章;清代的奖赏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文雅;中国古代疑案处理原则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21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22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