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法律效力的来源——分析实证法学之理论述评
本文关键词:探寻法律效力的来源——分析实证法学之理论述评 出处:《河北法学》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探求法律效力来源问题在实证分析法学中的解答为目标,从哲学上的休谟难题开始阐发,试图通过对选取的几位分析法学家的理论分析,最终理解实证分析法学对于该问题的解答,并试图阐明:法律效力的来源应当是来自于法律体系的内部,即来自于法律自身。法律与道德不可分离的论断只会掩盖问题的实质,只有厘定法律的界限,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法律效力的来源,最终真正理解法律以及法律体系的内涵。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ource of legal effect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solution of law as the goal, from the philosophical Hume problem began to elucidate, trying to select a few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jurist. Finally underst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legal solution to this question and try to clarify that the source of legal effect should come from the internal legal system. That is, from the law itself. The inseparability of law and morality will only cover up the essence of the problem. Only by defining the limits of the law, can we understand more clearly the source of the legal effect. Finally, the real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分类号】:D90
【正文快照】: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法律的效力问题,指涉的是法律之所以有效的理由,即法律何以成为人们行为的排他性理由的问题,而其中尤其以自然法理论与实证主义法学理论关乎法律与道德的争议最为核心[1]。这个问题在法哲学层面上来表述,即是实然法与应然法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两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潘晓娣;法律效力的再认识[J];河北法学;1993年01期
2 冯静;;哈特“法律规则说”的哲学立场[J];河北法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孙日华;谢慧;;法律客观性的出路——中西对比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张平;;法的核心要素之辩——以法律实证主义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9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10 尹德贵;;“描述社会学”的方法论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张弘;;你就该为我服务,因为我们有约在先——以WTO行政服务契约性为研究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杜健勋;;环境利益论纲[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娄海东;;环境法律的捍卫——从“环境”概念切入[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庆华;;公共预算与分配正义[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安光;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卢f 青;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韩晓明;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宁伟用;株洲网络举报模式运行中的争议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10 杨雯灿;治理视域下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友渔;二十世纪哲学中的语言转向[J];读书;1996年12期
2 梁晓俭,宫燕明;哈特法律规则说的解释学研究[J];法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杰;;论哈特的法律内在观点[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2 王国龙;;论语义解释的有效性——以哈特的法律规则有效性理论为基础的检讨[J];法律方法;2010年01期
3 肖小芳;;哈特视野中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探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陈景辉;;什么是“内在观点”?[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5期
5 刘星;哈特法律概念分析的模式建构及其历史定位[J];比较法研究;1996年04期
6 梁晓俭,宫燕明;哈特法律规则说的解释学研究[J];法学;2003年03期
7 刘银良;;论法律原则的地位[J];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8 赵现昭;;论哈特自由裁量权理论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0年22期
9 冯英;;论公共行政之公共性及其何以可能[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05期
10 谢婧辰;;法律之内在道德:一种纯粹的愿望道德[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彬;;论一般国际法之上的自给自足体系的建立——基于第一性规则与第二性规则的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2 金自宁;;探析行政法原则的地位——走出法源学说之迷雾[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许章润;内容提要与国际惯例[N];法制日报;2008年
2 白津夫;企业要有规则意识[N];经济日报;2002年
3 国家法官学院副教授 吕芳;“五个严禁”之后的道路[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张长盛;树立规则意识 应对贸易壁垒[N];中国国门时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李宇;两地金融合作将收窄AH股差价[N];中国证券报;2007年
6 直言;“分高落榜”是自由选择的代价[N];检察日报;2009年
7 本版编辑 卓达集团董事长 杨卓舒 吕小林 本报记者 唐清建 采写整理;娃哈哈纠纷启示:树立真正的民族主义价值观[N];中国经营报;2007年
8 颜明;平等与特权[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北京虎杰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员 张寅;王志东不必再回头[N];中国经营报;2001年
10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王水明;哈特的法律概念[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浩;法律体系的自治性[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曾莉;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视野中的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张琪;争议与阐释[D];吉林大学;2009年
4 朱振;实践理由、权威与来源命题[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家国;作为目的性事业的法律[D];吉林大学;2010年
6 钱锦宇;论法律的基本必为性规范[D];山东大学;2008年
7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8 刘东升;实证法学的反思及规范解读[D];山东大学;2006年
9 董书萍;宪民界分论[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彭大鹏;权力:社会空间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实;承认规则与内在观点[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董占德;浅析哈特的承认规则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李子谦;哈特“承认规则”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静;哈特“法律规则说”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程世佳;实证主义法本体论之经验性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何啸;哈特法律思想与法学的自足[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曾莉;哈特法律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史惠萍;“承认规则”述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汤驷;哈特的司法裁量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白朝亮;哈特式法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35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3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