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拜物教批判: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一种解读模式
本文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 马克思主义法学 法律拜物教 法律拜物教批判 出处:《齐鲁学刊》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独特性在于它是"法律拜物教批判",是批判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法治理念及资本主义社会法治实践的法律理论,这是英国分析法学家柯林斯的基本结论,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独特性以及把握它的当代价值具有启发意义。法律拜物教把法治看作为不可质疑的教义或必须信奉的原则,看作为国家的最优结构和终极理想,相信依靠法治,权力得到制约,权利得到保障,社会就会成为公平正义的社会。马克思主义法学不是停留在对法律表面功能的认同上,而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从整体社会形态的宏观视角出发,以一种冷峻的眼光审视现代社会流行的法律理论、法律观念及法治实践,为法治进程的未来推进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Abstract]:The uniqueness of Marxist legal theory lies in that it is a critique of fetishism of law, a legal theory that criticizes the legal concept of liberal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the practice of ruling by law in capitalist society. This is the British analytical jurist Collins's basic conclusion. It is instructiv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uniqueness of Marxist jurisprudence and to grasp its contemporary value. Legal fetishism regards the rule of law as an indisputable doctrine or a principle that must be upheld. As the optimal structure and ultimate ideal of a countr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rule of law, the restriction of power and the guarantee of rights are relied on. Marxist jurisprudence does not remain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uperficial function of law, but in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of the overall social formation. Examining the popular legal theory, legal concept and legal practice in modern society with a cold eye provides a unique view for the future advancement of the process of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法律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域下的当代中国法治理念及其践行理路研究”(15CZX00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主体建构学研究”(GD13HZX02)
【分类号】:D909.1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解释传统、发展趋势关注度不够,甚至对西方学者的研究文献置之不理,一概将其贬斥为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误解。在法治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基本价值理念的新形势下,重新开启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有必要加强与国外马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金英;;论纯粹法学对马克思法律理论的挑战[J];岭南学刊;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梁晓俭;试论凯尔森基础规范理论的合理性[J];现代法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道德和法律理论中的难题群》[J];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2 刘星;;历史比较的某些问题——关于近现代中西法律理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3期
3 王琼雯;;商谈法律理论与我国的立法商谈机制[J];理论探索;2009年03期
4 吴靖烨;;不完备法律理论趋于完备的法经济学思考[J];经济论坛;2011年02期
5 俞荣根;;守望与传承 谨守与变通——编纂《法律理论分典》的幕后故事[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6 约瑟夫·拉兹;杨贝;;法律理论是否可能?[J];比较法研究;2012年04期
7 汪习根;唐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论的基本要求[J];朝阳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关明凯;法律的视界与法律理论的综合[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郭振杰,曹世海;西方法律理论流派的整体解读[J];经济师;2005年03期
10 平飞;;公羊义与两汉法律理论和实践片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陈东升 通讯员 陆剑锋;为社会发展提供法律理论支撑[N];法制日报;2014年
2 记者 姚宜兵;大商所举办期货法律理论与实务座谈会[N];期货日报;2013年
3 刘兆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理论的新探索[N];光明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王超;大商所举办期货法律理论与实务座谈会[N];中国证券报;2013年
5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朱苏力;中国法理学需要回答具体问题[N];北京日报;2010年
6 记者 吴贻伙 通讯员 孙勇 任雪红;安徽淮北:首批检察“业务尖子”出炉[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焦海博;论马克思自然法观[D];山东大学;2009年
2 姚远;霍姆斯法律理论的建构[D];吉林大学;2010年
3 崔灿;“分析的”自然法学[D];吉林大学;2007年
4 沈映涵;论哈特法律理论中的描述社会学[D];吉林大学;2006年
5 文扬;承认规则和内在观点[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6 于诚;论哈特的法律内在观点[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7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67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