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比较法律文化视域的英美法

发布时间:2018-01-30 20:15

  本文关键词: 英美法 比较法 西方法律文明 出处:《中外法学》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英美法作为西方法律文明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意蕴、发展路径、表现形式、价值取向以及运作机制。同大陆法传统比较,英美法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法律、权利与自由之间存有内在关联,并维持互动;司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程序正义优于实体正义;在法律价值上,更重视个人、实用和经验。近代以来,英美法的一些概念、制度和原则被移植到中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深入、系统地研究英美法,从历史之维理解它的生命,从理念之维解读它的精神,从制度之维发掘它的机制,从理论之维分析它的义理,对于当代中国合理地借鉴英美法,具有重要的价值。
[Abstract]:As one of the important branches of western legal civilization, Anglo-American law has a unique historical tradition, cultural implication, development path, manifestation, value orienta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The development of Anglo-American law has historical continuity; The law, the right and the freedom have the intrinsic connection, and maintains the interacti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s of special importance; Procedural justice is superior to substantive justice; Since modern times, some concepts, systems and principles of Anglo-American law have been transplanted to China, which has had a different degree of influence. To understand its life from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to interpret its spirit from the concept dimension, to explore its mechanism from the institutional dimension, and to analyze its justice from the theoretical dimension, it is reasonable for contemporary China to learn from Anglo-American law. Of great valu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
【分类号】:D908
【正文快照】: 在人类法律文明的演进中,西方法律文明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在当今世界影响甚巨。英美法系是西方两大法系之一,其中许多理念和制度、精神和价值、学说和理论以及方法与技艺,不仅对西方法律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对人类法律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研究英美法系的历史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K.W.诺尔,李立强,李启欣,林致平;法律移植与1930年前中国对德国法的接受[J];比较法研究;1988年02期

2 邓肯·肯尼迪;高鸿钧;;法律与法律思想的三次全球化:1850-2000[J];清华法治论衡;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绍红;民主的路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视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杨圣坤;;“普通法注重程序”:一种权力视角的解读——从令状制度谈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李勇军;欧阳仁根;;法学本科教育的定位及其课程设置的思考——基于我国法学教育现状与长远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6 郑晓华;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傅林;;不能被忽略的历史:1607年以前的北美教育[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龙长安;高力克;;联邦制、国家统一与两种话语之争——对近代中国联邦制论争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9 乔印伟;;论新加坡民族国家创建的基础[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10 李长健;辛晨;;经济法视野下的“民工荒”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静云;;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沈开举;王红建;程雪阳;;国家与地方行政主体定位——一个中法行政主体比较的视角[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陶庆;;政治文明中的人民主权与国家主权[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建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宪政重构——一个联邦主义的视角[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熊文钊;郑爱林;;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法治化[A];中国--瑞士“权力的纵向配置与地方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锡锌;章永乐;;“参与式治理”的兴起:经验模式、理论框架与制度分析[A];中国--瑞士“权力的纵向配置与地方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燕继荣;;构建民主和谐社会,需要投资社会资本[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10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涛;基于民主集中制视角下的群体决策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杜兰兰;论个人所得税法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勒内·罗迪埃尔;陈春龙;;论比较法的概念[J];国外法学;1985年05期

2 常怡,王书瀚;理论与实践:美国民事诉讼法教科书的典范——评弗兰德泰尔等的著作《民事诉讼法》[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刘佳;全球化趋势下比较法的作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苏志纬;浅谈比较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7年02期

5 奥·凯恩-弗伦德著 ,贺卫方;比较法与法律移植[J];比较法研究;1990年03期

6 何其荣,五十岚清;比较法的目的(下)[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7 肖永平,王承志;比较法与冲突法关系之重新厘定[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2期

8 汪太贤;当代比较法研究方法述评[J];云南电大学报;1995年03期

9 吴靖宇;;不应被忽视的方法论——读《中国封建社会》有感兼谈法学研究方法[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10 ;(二)2001年德国比较法学会年会议题[J];比较法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世中;;英国法律教育模式及其对我们的启示[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2 吴韪静;;英国资产证券化研究[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3 刘新山;;英国的海洋渔业管理机构及其渔业法规[A];2008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吴锦宇;;浅议大陆法系对法律经济学的继受——一种比较法的视角[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李海涛;;交叉询问简析[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季奎明;;论次级债权的法律规制:以私法为中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7 郑玉如;;简论法经济学中的法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郑雪滢;;试论法治文化的社会意义[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贺卫方;;中国法律职业:迟来的兴起和遭到的危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10 吴锦宇;;“法和经济学”在台湾[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峗;貌合神离的英美法[N];法制日报;2011年

2 赵文群 广东省东莞市公职律师事务所;判例、案例和司法解释[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杜 闻;英美法系先例制度的“破”与“立”[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徐景和;英美法系判例制度的特点[N];学习时报;2005年

5 徐鹤喃;英美法系检察制度的特点是什么?[N];检察日报;2005年

6 李昌盛;英美法系的刑事“中间审查”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魏衍亮;英美法系的借鉴与我国的法律教育和民事立法[N];法制日报;2003年

8 李昌盛;刑事审判中的主动与被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刘汉波 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美国部分比较法认定文学作品侵权有局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张建伟;庞德教授的忠告[N];检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郑天娇;美国优先权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于宏;英美法救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黄宇昕;苏格兰法混合特征之形成与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毛玲;论英国民事诉讼的演进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冷霞;英国早期衡平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黄金兰;法律移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汪三毛;在两个主义之间:日本刑事审判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锋;英国比较法纵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马贺;法国比较法两百年[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周俊芝;20世纪日本对英美法的移植及其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丁亮亮;中国法律移植何去何从[D];武汉大学;2005年

5 史会明;英德两国法律演进道路之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张铎;中国制定法完善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唐丹;英国普通法与衡平法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宗玉琨;论德国强制起诉程序及其借鉴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胡起达;论美国侵权法上之惩罚性赔偿[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虞臣肖;论法律移植效果[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77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77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5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