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背景下法律语句的模糊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 汉语 模糊性 法律语句 研究 对策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汉语中,法律语句的模糊性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由汉语本身的模糊性决定的。对法律语句的模糊性进行研究,可以让立法更精准、更有效的实施,更充分的发挥法律的积极作用,体现出法律的严谨性。为我们的建设提供有效精确的法律保障。
[Abstract]:In Chinese, the ubiquitous fuzziness phenomenon of legal statement, the reason is decided by the fuzziness of Chinese itself. On the fuzziness of legal statements, can make legislation more accurate, more effective, more fully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law, reflects the rigor of the law. Effective legal guarantee accurate for our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
【分类号】:D90
【正文快照】: 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文和话,语法实在是太不精密了。作文的秘诀就是避去熟字、删掉虚字,就是好文章。讲话时候,也时时辞不达意……”说起汉语,很多人认为其是“文学语言”,也就是说汉语不适合表达精确的科学概念,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一、汉语的模糊性文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萍;;试析立法语言的模糊现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8期
2 刘素yN;;立法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解释[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0期
3 朱文静;;论法律语言的二维性及其在立法语言中的分布差异[J];魅力中国;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康均心;王敏敏;;刑事立法模糊性基础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2 黄震云;张燕;;立法语言研究概述(上)囿[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沙菲;;从立法原则角度审视《档案法》的修改[J];浙江档案;2007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叶春花;法律语言的规范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昊天;法的确定性与立法语言之选择[D];山东大学;2011年
3 吴海红;论法律语言的模糊性[D];山东大学;2008年
4 刘泽青;法律语言中模糊现象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5 王志斌;论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模糊词语[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牛潇晗;基于认知角度的汉语模糊限制语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7 孙雨顺;中国刑事立法语言模糊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云良;法的模糊性之探析[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2 焦悦勤;略论立法语言的模糊与消除——以刑法为视角[J];理论导刊;2005年07期
3 郑林科;王建利;杨烈红;张倩霞;王晓方;张熙凤;;大学生心理障碍检测及应激模型研究——以2004年西安石油大学心理健康普查结果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杜金榜;从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到司法结果的确定性[J];现代外语;2001年03期
5 董晓波;法律语言中模糊词语的辩证分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素yN;;立法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解释[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0期
2 刘娴;梅姗姗;;浅析立法语言的模糊性[J];法商论丛;2007年01期
3 夏远利;法律语言中词语的模糊语义现象[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张刚;董冬冬;;论法律的模糊性及其确定性追求[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黄华均;;基于公共利益模糊性的法理诠释及其反思[J];中州学刊;2008年04期
6 汤洪波;;论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成因[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7 高现伟;;“讯问笔录”篇章的模糊语言语用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周菊兰;模糊立法语言的语义学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王永娣;申峥峥;张七妹;;试述中国传统的立法模糊性特点[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董光音;;简析法律语言中的模糊性及模糊性的消除方法[J];河北法学;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贾蕴菁;;关于法律语言精确性与模糊性关系的思考[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夏远利;;法律语言中词语的模糊语义现象及其翻译原则[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石开贵;;法律逻辑与模糊法律问题[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孟亚生;法学专家:法官要把握立法精髓[N];工人日报;2008年
2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晨光;法律规则的明确性与模糊性[N];法制日报;2003年
3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教授博士后 郝铁川;中国语言、思维与法律[N];法制日报;2002年
4 王 旭;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卢新华;运用与“矛盾”相关的逻辑规律判断证据[N];检察日报;2007年
6 冯健鹏;公共利益是最高的法律[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林燕;法律语言:专业化还是通俗化[N];检察日报;2008年
8 本报特约评论员 傅达林;“政审”亦须植入阳光监督的因子[N];检察日报;2009年
9 烟台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 程朝阳 周峗;法律哲学与牛津的法学学术传统[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力;法律的模糊性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蕾;论法的模糊性及其正面价值[D];重庆大学;2008年
2 薛晗;法律语言的类比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何永梅;法律语言模糊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4 余菁;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明晰化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杨英波;中国立法语言的词汇模糊及其翻译[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6 张丽清;法律语言模糊性的语义学与语用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王晓克;论立法语言的模糊性[D];郑州大学;2009年
8 王顺华;立法语言若干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曹文抗;模糊语义在法律语言中的表现及消除[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泽青;法律语言中模糊现象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83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83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