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法硕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8-02-13 00:53

  本文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 教育培养计划 法律硕士 湖南省 出处:《现代大学教育》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1年初教育部提出推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目标在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法律人才,这一目标与法硕教育既定目标基本一致,但更强调要适应各类实际部门的需要。近年来,我省法硕教育已成规模,在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分类培养模式还不够明确、办学特色还不够明显、教师实务经验尚存不足、实践教学制度有待完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为此,应进一步重视法硕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明确培养模式,突出培养特色;鼓励校内外教师双向流动,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教学方法,促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途径的多元化、实效化。
[Abstract]:In early 201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posed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n for outstanding legal talents", the goal of which is to train high level, high quality, compound and applied legal talents. This goal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established goal of FASUS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FASUS education in our province has become a large scale, and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experience in the fields of training mode, teaching staff, practical teaching, etc., but the classified training model is not clear enoug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a school are not obvious enough,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eachers is still insufficient, the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needs to be perfected,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need to be improved. Therefore,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the master of law,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quality, define the training mode and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ining. To encourage the two-way flow of teacher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to construct the "double-qualified" teaching staff, to perfect the teaching method, to promote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 and to strengthen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approaches.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法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湖南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卓越律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湘教通(2010)234号 湖南省2009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湖南省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项目编号:JG2009B006
【分类号】:D9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霍宪丹;;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实践与反思[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姜朋;;现实与理想: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J];中外法学;2005年06期

3 王向东;;大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的反思与完善——基于教学行为与制度关系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1年03期

4 侯强;;近代中国官办法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杨晨光;[N];中国教育报;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班陈隆;;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2期

2 刘欣;;精英化与大众化:法学教育的目标导向[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3 丁相顺;;比较法视野下的东亚法律人才养成制度改革[J];法学家;2009年06期

4 李玉虎;;我国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及其改进途径[J];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5 王满生;谷声燕;;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教育同质化问题及其改革思路[J];高教论坛;2011年09期

6 胡光志;陈云霞;;中国法学博士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借鉴与重构[J];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7 徐福元;张影;胡宇博;;以人为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8 李洋;;也谈法官职业准入制度——以JM教育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为视角[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张曼;王思锋;;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机制改革[J];教育评论;2012年04期

10 张巍;;法学教育定位之误区及其理性认识[J];前沿;2010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静;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D];郑州大学;2011年

2 何洪奇;法律硕士实践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曾晖;法律硕士职业化培养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韩贤辉;议法律硕士教学方法的完善[D];兰州大学;2012年

5 马晴雪;全日制法律硕士教育实践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李妍;高职院校教师工作负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飞飞;法律硕士应用型人才结构要素的实证分析[D];山西大学;2012年

8 晏朝飞;当前研究生学术精神的培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丁远坤;;高校教学管理应强化学术管理[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11期

2 彭拥军;;大学教师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的新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7期

3 徐彪;论清末新式法学教育的经验[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3期

4 随红侠;“人”与制度设计——从两个事例谈起[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霍宪丹;中国法治的造型基因——简论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与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塑[J];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04期

6 淦渝;陈强;;关于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探讨[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7 赏芝堂;诲人不倦,应该有诲人不倦的环境[J];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01期

8 姜国钧;;做为己之学 成有斐君子[J];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跃如;高等学校教师激励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赖铮;高校教师的人性化管理:生命关爱和价值发挥[D];厦门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法律硕士(J.M)教育中心[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2 孙燕;公安系统对在职干部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公安教育;1998年03期

3 董锟;;对法律硕士定位的思考——记一次遗憾的面试经历[J];中国研究生;2010年07期

4 ;2002年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续一)[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3年04期

5 吴红;;山东大学法学院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目录[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4年02期

6 ;国家法官学院200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通知[J];法律适用;2008年07期

7 李刚;;论法律硕士培养中的中国法制史教学[J];南方论刊;2010年07期

8 魏阳;叶火杰;;诊所法律教育在法律硕士培养中的应用探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9 李雪;;困境与反思——起步中的法律硕士(法学)[J];中国研究生;2011年06期

10 ;2002年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续二)[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羽;黄培明;陈嘉佳;许志铭;黄少钦;钟祥华;陈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矿类学生培养质量的企业评价体系建设[A];地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晓东;张树明;臧德彦;周亚平;;保障“卓越计划”顺利实施 加大野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A];地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冯云翔;;对法学教育改革及法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4 杨冬晓;章献民;韩雁;吴叶飞;李锡华;周强;;电子工程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5 潘跃新;;中国律师岗前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黄熙;张纹祯;殷世宇;;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7 郭爱煌;;通信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8 周昌发;;直面中国法律人才培养[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9 贾永兴;朱莹;王勇;王渊;;浅谈“信号与系统”课程深化改革[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10 周自刚;唐金龙;施鹏程;;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动力全面发展光信息专业教育[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教育硕士、法律硕士、MBA谁办?[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杨立范;《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律硕士联考丛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焦庆乐;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广受关注[N];法制日报;2004年

4 周折 付立庆;司法考试、法律硕士培养与法学教育[N];法制日报;2002年

5 朱伟一;“时有幽花一树明”[N];法制日报;2010年

6 吕卫红;没有本科学历,,就没有司法考试资格吗[N];检察日报;2005年

7 刘昊;9.7万考生今日考研[N];北京日报;2005年

8 吕卫红;相关人士称:只能执行现行司法考试资格规定[N];检察日报;2005年

9 记者 蒋国华 见习记者 夏雪;我省报名总数创历年之最[N];黑龙江日报;2009年

10 刘俊 徐金余;扬州广陵区委大力支持法官职业化建设[N];江苏法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有亨;中韩法学教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崔军;回归工程实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洪奇;法律硕士实践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贤辉;议法律硕士教学方法的完善[D];兰州大学;2012年

3 徐希磊;法律硕士就业结构调查与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飞飞;法律硕士应用型人才结构要素的实证分析[D];山西大学;2012年

5 刘倩;法律硕士复合型人才结构要素的实证分析[D];山西大学;2012年

6 曾晖;法律硕士职业化培养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峥;法律硕士研究生就业结构的调查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t

本文编号:1506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06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f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