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评价活动中的悖论
本文关键词: 法律评价 “公”与“私” 责任主体 言论自由 制度反腐 出处:《理论导刊》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与"私"之间的矛盾是法律评价活动的基本矛盾。法律评价活动中的悖论与主体的责任相联系。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仅有着自身的利益,而且担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当"私"成为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司法机关就不是社会主体的现实主体,但却是社会主体的现实的责任主体。司法机关作为现实的责任主体所承担的责任,在实际上总要由社会的全体成员来承担,由此就产生了法律评价活动中的悖论。言论自由和制度反腐是解决这个悖论的重要途径。
[Abstract]: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of the judicial organs and their staff is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of the legal evalu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paradox in the legal evaluation activities is related to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subject. The judicial organs and their staff not only have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bear the correspond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When "private" becomes the main aspect of the contradiction movement, the judicial organ is not the realistic subject of the social subject. But it is the realistic responsibility subject of the social subject. In fact,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judicial organ as the realistic responsibility subject is always borne by all members of the society. Therefore, there is a paradox in legal evaluation, and freedom of speech and institutional anti-corruption are the important ways to solve this paradox.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研究”(AFA1200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0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9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10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苗启明;;论思维的三重制约关系与辩证思维方式——兼淡辩证逻辑的一些问题[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长春;法律评价的意义及其作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苏亮乾;法律评价:性质与功能[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4期
3 辛旭东;;法律评价原则[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2期
4 任帅军;;论法律评价的机制、逻辑和矛盾[J];学术交流;2013年08期
5 孙翱翔;;法律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冲突与协调[J];党政论坛;2012年06期
6 张兵;;中国进入全“法律评价”时代?[J];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47期
7 黄竹胜;法律评价的重新解释[J];法学论坛;2002年04期
8 李晓芳;;论市场经济下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08年33期
9 姚晓燕;;试析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相悖现象成因及其调整[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关明凯;论法律对人的作用——人的动机、法律运行与法律评价[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佩韦;论法律评价[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平娟;试论法律实效[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31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3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