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唐代长流刑之演进与适用

发布时间:2018-02-24 21:26

  本文关键词: 唐代 长流 放逐区域 执行程序 出处:《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唐代"长流"不受律令里数限制,刑期不可预见,有终身不返之意,为常赦所不原。其放逐区域主要集中于剑南、黔中、岭南三道。作为死刑之减等,长流之具体施行程序较为严格,司法实践中大致遵循除名、发遣、安置等环节,其间又涉及决杖、程粮等问题。唐代长流刑之演进与适用,既是对传统"三流"制度的完善,更促进了死刑易科制度的发展,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宋元明清配役、充军等同类刑制之历史渊源。
[Abstract]:The Tang Dynasty's "long flow" was not restricted by the number of legal orders, the sentence was unpredictable, and it meant that it would never return for life. Its exile region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 of Jiannan, central Guizhou, and three ways of Lingnan. As a commut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the exiled areas were mainly in Jiannan, Qianzhong, Lingnan, and so on. The procedure of implementing the long stream is strict, and the judicial practice generally follows such links as delisting, dispatch, placement, and so on. The evolu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ong current punishment in the Tang Dynasty is not only the perf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three stream" system, but also involve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taff and the transportation of grain, and so on. It also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of changing the family of death penalty, and in a certain sense became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similar punishment system of the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onscription and conscription.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
【基金】: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研究”(项目号10CFX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9;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齐涛;论唐代流放制度[J];人文杂志;1990年03期

2 张春海;;论唐代的安置刑[J];史学集刊;2011年04期

3 王雪玲;两《唐书》所见流人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试论《任氏传》狐意象的基本特征[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2 沈天水;;宋元公案小说与宋元法律[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3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曾良;蔡俊;;从词汇系统看中古汉语词义训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李松;唐代知识分子的旅游生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李聪亮;;侠风炽盛时代的李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陶有云;吕成;;死刑核准权的归属:历史、现状、未来[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邹建华;;历史演义小说“尚文”“崇史”特征比较——兼论李杨故事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的传承[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翁小倩;;狐信仰兴衰原因的民俗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郡守为廷”——秦汉时期的司法体系[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严奴国;刘恒;陈长均;;关于调整检察院组织法结构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杝磊;;唐玄宗迁居西内考[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4 张锐智;;试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刑法改革的影响[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6 张革文;;董必武守法思想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7 崔敏;;少杀慎刑与构建和谐社会——从董老“多杀人后果并不好”的论断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8 张文昌;;论唐宋礼典中的佛教与民俗因素及其影响[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9 沈成;孙文钟;;“考竟”探疑与华佗之死[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付婷;;武则天“畏猫说”再探——兼论唐代“猫”的形象[A];唐史论丛(第十五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5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太平广记》中的鼠信仰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蒋琳;董康与清末监狱改良[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畅;论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D];湘潭大学;2010年

4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钢;故意杀人罪立法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6 康小蕊;宏观调控行为可诉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文斌;论唐律中的不孝罪[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余德芹;元明时期法医学文献整理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10 白雪松;汉武帝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俊文;论唐后期法制的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2 齐涛;论唐代流放制度[J];人文杂志;1990年03期

3 张春海;;论唐代的配隶刑[J];史学月刊;2010年08期

4 古永继;唐代岭南地区的贬流之人[J];学术研究;199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怡;潘忠泉;;唐代官员赐服初探[J];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02期

2 李宗俊;;唐代河西通西域诸道及相关史事再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01期

3 朱溢;;唐代孔庙释奠礼仪新探——以其功能和类别归属的讨论为中心[J];史学月刊;2011年01期

4 勾利军;;唐代东都御史台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平川;唐代的状元并不受重视[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周益,姚丽君;从长安、扬州的繁荣看唐代城市个人消费特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S2期

7 周益;从长安、扬州城的繁荣看唐代城市个人消费的特点[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8 陈长征;论唐代中后期藩镇内部的军事集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左汉林;;唐代协律郎的任职条件和职责新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邵志国;唐代刺客文化考[J];唐都学刊;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建新;;论宋代的临朝听政[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彭安玉;;六朝私学的兴盛及其背景探析[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郭声波;;唐代河西九曲羁縻府州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胡正宁;;洪武永乐时期京师(南京)的卫军[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5 郝虹;;王肃经学的历史命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6 方铭;;公羊三世学说与孔子的政治智慧[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7 张金岭;;济王之死与晚宋政局[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杭建伟;;明清无锡进士简论[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9 杜永毅;;唐代诗人贺知章故里考——故里在萧山史家桥村[A];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实践的创新——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姚e,

本文编号:1531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31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c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