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秦汉律中有关的“谒杀”、“擅杀”初考

发布时间:2018-03-03 20:28

  本文选题:睡虎地秦律 切入点:张家山汉律 出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秦汉律中的谒杀即父母或主人由于子女不孝、奴婢悍主而谒官请求将其处死,擅杀即未经谒官而私自处死子女、奴婢。擅杀在家长拥有家族内部绝对权力的秦早期为"非公室告",随着国家权力强化,擅杀演变为"公室告"并被处以较重的刑罚。至唐代,秦汉律中的谒杀演化为父母擅自处死有罪子女、奴婢的轻罪或勿论。唐律基本沿袭了秦汉律中擅杀的规定,并进一步详细区分了犯罪对象有无过错、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行为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身份关系三方面的内容。
[Abstract]:The law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means that the parents or masters, because their children are unfilial, the slaves and maidservants ask to be executed by the officials, and the children are executed privately without paying homage to the officials. In the early period of Qin Dynasty, when the parents had absolute power within the family, they were called "non-public room sues".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state power, the unauthorized killing evolved into "public chamber accusation" and was punished with heavier penalty. Until the Tang Dynasty, In the law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 death of guilty children by parents without authorization and the misdemeanor of slaves or maidservants have evolved. The law of the Tang Dynasty basically follows the provisions of the law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and further distinguishes in detail whether the object of the crime is at fault or not, and the subjective aspect of the perpetrator. Three aspects of the ident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petrator and the object of the crim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秦汉律与唐律杀人罪立法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207-0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秦汉律与唐律杀人罪立法比较研究》(资助编号:2012M5206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甘肃政法学院2012年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古代刑法总则研究——〈以唐律疏议〉为中心》(项目编号:GZF2012XZDLW11)
【分类号】: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天石;从张家山汉简与唐律的比较看汉唐奴婢的异同[J];敦煌学辑刊;2005年02期

2 尹在硕;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反映的秦汉时期后子制和家系继承[J];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8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10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郭洪伯;;“郡守为廷”——秦汉时期的司法体系[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9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10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J];历史研究;1988年06期

2 王勤金;吴炜;徐良玉;印志华;;江苏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J];文物;1987年01期

3 陈平;王勤金;;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先令券书》初考[J];文物;1987年01期

4 林剑鸣;试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2期

5 李均明;张家山汉简所反映的二十等爵制[J];中国史研究;2002年02期

6 高敏;漫谈《张家山汉墓竹简》的主要价值与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梅卿;;重新估评《宋刑统》[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6年02期

2 陈长征;马轶伦;;唐代职务犯罪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张宝山;马国淘;;唐律,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作[J];吉林人大工作;2008年03期

4 许燕;;浅议唐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意蕴[J];法制与社会;2009年20期

5 唐义红;王甜;;论唐代保辜制度[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韩旭;;礼与法关系的初步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2期

7 李杰;;从法律用语看《唐律疏议》“礼法结合”的特点[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李光灿;批判、研究、借鉴——《唐律疏议·译注》序(下)[J];法学;1986年11期

9 古淑惠;;论《唐律》中的不作为犯罪[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01期

10 李忠建;;论《唐律疏议》的儒家伦理化[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凯;秦汉律中的“投书罪”[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杨振红;出土法律文书与秦汉律二级分类构造[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高凌;“十恶不赦”罪立法考究[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4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何勤华;为保护法律文化遗产大声疾呼[N];江苏法制报;2007年

5 郭建;唐代的赎刑:用大米换自由[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何勤华邋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为中国法律文化遗产保护大声疾呼[N];法制日报;2007年

7 王仁俊;体会法治的神圣[N];人民日报;2006年

8 徐爱国;孝入法的理由[N];法制日报;2011年

9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教授 何勤华;尊老爱幼恤废怜疾:人伦思想的法律表述[N];法制日报;2008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主任 崔永东;略说中国古代的审判责任制度[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蕾;唐代文人与法律[D];复旦大学;2008年

2 田振洪;汉唐时期的损害赔偿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邵方;西夏法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陈广秀;中国古代刑法总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明辉;传统中国侵权行为的法律对待[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祖伟;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许健;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文霞;秦汉奴婢法律地位及其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管伟;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学理诠释[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芳;唐律流刑考析[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玮;唐代律令中的祭祀制度[D];吉林大学;2007年

3 范莉;《唐律疏议》之共同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刘希烈;唐律实施论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琚保丰;《唐律》的法理学考辨[D];湘潭大学;2008年

6 陈张林;《唐律疏议》的法律诠释学思想[D];西北大学;2005年

7 周均海;唐代家庭犯罪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晓林;《唐律疏议·贼盗》死刑律文考述[D];吉林大学;2008年

9 秦艳;唐律死刑考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吴娟;白居易《百道判》与《唐律疏议》及儒家经典对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62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62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8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