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西方比较法学研究范式的后现代转向及其限度

发布时间:2018-04-09 04:12

  本文选题:后现代主义 切入点:功能主义 出处:《学术月刊》2013年03期


【摘要】:20世纪90年代,西方比较法学中兴起了一股后现代思潮,它对主流范式展开批判,并提出两类替代性方案——"文化性法律比较"和"批判性法律比较",试图推动比较法学的研究范式发生一次转型。这主要包括两方面:方法上,主张从偏好"共性"转向强调"特殊性";目标上,要求舍弃比较法学的规范性面向,从实践转向认知。从学科的发展逻辑看,这个转向是为了将比较法学确立为一门"纯粹的科学",而将其固有的反形式主义进路推向极致后产生的一种必然结果。效果上,它为比较法学打开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促使人们对确立已久的研究假设、方法和模式进行审视和反思。然而,由于在方法论上存在致命缺陷,它最终未能推动比较法学发生真正的变革,反而加剧了该学科固有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裂,使其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Abstract]:In the 1990s, a postmodern trend of thought rose in western comparative law, which criticized the mainstream paradigm.Two kinds of alternative schemes, "cultural legal comparison" and "critical legal comparison",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mote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comparative jurisprudence.This mainly includes two aspects: method, from preference "commonality" to "particularity", and goal, from the normative aspect of comparative law to the cognition from practice.From the logic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this turn is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establishing comparative jurisprudence as a "pure science" and pushing its inherent anti-formalism to the extreme.In effect, it opens up a unique angle of view for comparative jurisprudence, and urges people to examine and reflect on the long-established research hypotheses, methods and models.However, because of the fatal defect in methodology, it failed to promote the real change of comparative law, on the contrary, it aggravated the division betwee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is discipline and plunged it into an unprecedented crisis.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
【分类号】:D90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卫;;罗马遗产信托及其法学思考与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刘光华;;论跨国竞争关系的多元化法律调控机制——关于中国温州烟具协会应对欧盟CR法案和欧盟打火机反倾销案的经验实证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3 刘国庆;;关于刑诉中法官调查权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雷安军;;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合法性问题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王永亮;;失地农民弱势群体的法学考察——以失地农民法律权利弱势为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6 颜飞;;我国刑事诉讼行政化之成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赵玉意;;建立我国独立监事制度的构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8 綦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信托——以农民获得土地增值利益为视角[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0年00期

9 劳东燕;;自由的危机:德国“法治国”的内在机理与运作逻辑——兼论与普通法法治的差异[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10 尤陈俊;;民事法制中的“旧惯”与日据台湾时期的治理术变迁(1895—1945)[J];北大法律评论;2006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徐锦堂;;“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与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3 张华;;论欧洲法院司法系统中的法律顾问官制度[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吴家友;;对董必武立法思想的几点实践性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5 孙振庆;;法官形象定位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以群众司法需求和法官职能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皮艳红;;从指导走向规制——论被害人过错刑罚折抵制度的构建[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骏;论美国纵向限制法律规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邢丹;关联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9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文华;民间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董e,

本文编号:1724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24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7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