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法治思维: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思维模式

发布时间:2018-05-07 05:58

  本文选题:社会管理 + 观念创新 ; 参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摘要】: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当前理论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从不同的视角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和相应的措施。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其落脚点是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因而,除了建立、健全各种社会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之外,创新社会管理,在各种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中,法律手段是最基本的手段;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法治思维是应当确立的基本思维模式。法治思维是一种国家治理的理念、视角和思路,重视运用法律规则和手段化解社会矛盾,使法治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模式。法治缺失是导致社会矛盾凸现和激化的重要因素,法治思维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法律手段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最基本手段,具体法治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路径。
[Abstract]:To innovate social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social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that the theorists and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How to innovate social managemen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can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 view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ocial management, the aim of innovating the system, mechanism, method and means of social management is to realize the rule of law in every work of the country.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various social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innovative social management, in the use of various methods and means, legal means is the most basic means, 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ideas, Rule of law thinking is the basic mode of thinking tha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thinking of rule by law is a kind of concept, angle of view and train of thought of national governance. W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use of legal rules and means to resolv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make the rule of law a universal behavior mode. The lack of rule of law is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the emergence and aggravation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e thinking of rule by law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the legal means is the most basic means of innovating social management, and the concrete rule of law is the basic path of innovating social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思想渊源与形成过程研究”(11JJD82007)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j50407)
【分类号】: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前沿视点[J];法治与社会;2011年09期

2 姜金兵;;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司法;2011年08期

3 霍仕明;张国强;;鞍山杀人案警示:“家庭安全”亟待关注[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5期

4 蒋安杰;;博鳌讲座 精彩纷呈 一次名家荟萃的思想盛宴[J];法制资讯;2011年08期

5 凌翔;刘慧明;;坚守与超越:创新社会管理视域中的地方立法——以甘肃省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6 ;离开法治就没有科学发展[J];民主与法制;2011年18期

7 曲淑辉;;法治的力量[J];中国民政;2011年07期

8 任新华;;民政“六五”普法工作的着力点[J];中国民政;2011年08期

9 汪习根;肖杰文;;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的早期探索与启示——纪念董必武同志诞辰125周年[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10 胡锦光;;社会管理创新不能游离于法律框架之外[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涛;;德国法治的几点认识和感想[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2 金凯;;董必武法学思想与创新社会管理[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3 王艳宁;;论董必武的行政法治思想与创新社会管理[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4 张继宗;娄海玲;;民主法治:和谐社会构建的前提和基础[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留澜;李书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朝霞;;论地方立法如何促进法治政府的实现[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朱伟;陈党;;完善法律机制 化解社会矛盾以构建和谐社会[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亮;张穹委员:完善社会管理须提升法治水平[N];法制日报;2011年

2 本报评论员;法治是创新社会管理之基[N];法制日报;2011年

3 张智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西南政法大学 郑晓均;创新社会管理与法律建设[N];光明日报;2011年

5 ;社会管理创新不能脱离法治语境[N];中国企业报;2011年

6 盛大林;法律与道德之间不需要“垫片”[N];检察日报;2010年

7 朱薇;告“华南虎照”造假须“名正言顺”[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婺城区委办 方顺彩;要紧的是强化法治[N];金华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辛红;强制险背后的社会管理难题[N];法制日报;2006年

10 胡艳香;推进法治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晓燕;日本循环型社会管理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吴国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法治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55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55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4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