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中国近代法制的世俗理性主义

发布时间:2018-05-18 08:09

  本文选题:法制 + 中国转型 ; 参考:《清华法学》2013年06期


【摘要】:在近代中国转型的大背景下,法制的世俗化进程表现为一种世俗理性主义,反映在法制的世俗理念转型及其实践操作两方面。晚近中国法制的世俗化旨在解构传统的"礼法体制",脱离宰制性的伦理—道德语境,摒除启示性和独断论话语辖制,建构形式理性的法律体系,还原法律之为人世绳矩的规范意义,进而营造一个意义自恰而自足的法律规范体系,期望达臻"以法治国"的法律文明格局。同时,当代中国的市民立法引发了超验追问的紧张,造成"神"—"俗"之间的拉锯状态,要求以建构于道德—历史之雏的正当性来善予纾解。在此,"道德—历史正当性"是中国式政治正义的重要维度,提供了营建"家国天下"的基本道义资源和信念伦理,在为奠立于现代中国文明的法制体系提供伦理—政治意识之际,实现其间实在性与超越性的沟通和转圜。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a, the secularization process of legal system is manifested as a secular rationalism,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ecular concept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its practical operation. The secularization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in recent years aims to deconstruct the traditional "ritual law system", break away from the ethical-moral context of the patriarchal system, eliminate the apocalyptic and arbitrary discourse system, and construct the legal system of formal rationality. To restore the normative meaning of law as the moment of life, and then to create a self-sufficient and self-contained legal norm system, and to expect to achieve the legal civilization pattern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by law". At the same time, the citizen legisl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 has caused the tension of transcendental questioning, resulting in the state of "God"-"vulgarity", which requires that the legitimacy of morality and history should be well alleviated. Here, "moral-historical legitimacy" i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justice, which provides the basic moral resources and belief ethic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ome and country under the world". In order to provide ethical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for the legal system founded on modern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ality and transcendence is realized.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全胜;;论立法的正当程序[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萧功秦;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转型体制[J];浙江学刊;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潇;;法律与信仰:天学视野的古今之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王亚军;宋佳;;论徽商的“好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龙开祥;;“严打”刑事政策的法理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钱雪梅;;巴基斯坦塔利班现象解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2期

6 石茂生;吴礼宁;;论法治建设中的信仰危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梁正瀚;;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9 李华;;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基于法律制度层面的考察[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郭泽强;张高洁;;反思刑事和解制度[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玉娈;袁辉;唐芳;;和谐社会下如何树立国人的法律信仰[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廖柏明;;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俊明;;法律思维的转型与法治建设[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帆;;从许霆案看法律推理和衡平法制度[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7 王喜国;;透析精神家园应把握的四个维度[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8 肖晗;;从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看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法官的培养[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邢国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法律信仰[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翁国民;曹慧敏;徐艳;;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遭遇反垄断的法律对策[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6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白勤;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肖应红;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会静;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赵亚男;法律接受的社会心理机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莉萍;堕落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仲俊;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冲突与平衡[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曾庆果;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基本权利法律保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章挥;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辉辉;涉诉信访的制度困境与出路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何晓卉;服务型政府构建与舆论监督机制互动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春光;民众参与立法是法的正当性之基础[J];法学杂志;2002年02期

2 王锡锌;正当法律程序与“最低限度的公正”——基于行政程序角度之考察[J];法学评论;2002年02期

3 杨寅;普通法传统中的自然正义原则[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正文;李青莲;;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探讨[J];人民论坛;2010年17期

2 王友才;试论法制与市场经济[J];河北学刊;1993年02期

3 温晓莉;论抗日民主政权法制的开放性与民主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4 王海燕;浅谈市场经济与法制的内在联系[J];理论学习;1997年02期

5 ;法制动态[J];法律与生活;2000年09期

6 齐万良;法制:人性善的悖论[J];新疆社会经济;2000年03期

7 ;法制月报[J];人民检察;2003年05期

8 ;法制信息版[J];政府法制;2003年03期

9 ;法制月报[J];人民检察;2004年06期

10 刘春彦;;日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法制研究[J];民防苑;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杨;;法律正当性观念的转变——以近代西方两大法学派为中心的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李瑜青;;论法治信仰与人格塑造的世俗化[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王建芳;;为逻辑三段论正名[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孙莉;;德治与法治正当性分析——兼及中国与东亚法文化传统之检省[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5 李s,

本文编号:1905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05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9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