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 文化财保护法 ; 参考:《思想战线》2012年06期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为中国各级政府依法展开文化遗产行政提供了根本性的依据,同时也促动了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的比较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建构的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制度已形成其特点,如单行立法、境外组织与个人的调查许可制、对民族边远及贫困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制度、保护规划及特定地区的专项保护规划制度等。但在较为仓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部法律,还存在着诸如多系原则性规定、较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同时已经确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传承人认定制度也有一些设计性的欠缺。
[Abstract]: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law not only provides a fundamental basis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o carry out th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ccording to law, but also promote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e national insurance of the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law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legal system of protect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formed it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single line legislation, the investigation license system of overseas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the support system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remote and poor areas, the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the special protection planning system in specific areas, but the relatively hasty and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mov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is law,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principle of multi system, lack of operability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he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list and the system of inheritor identification also have some lack of design.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16;D9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超;;日本法律对“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与分级[J];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宪民;;温故求新:促进大遗址保护的科学发展——大遗址保护思路再探[J];东南文化;2009年03期
2 孟宪民;;论观景台之作用、保护与制度建设[J];东南文化;2010年04期
3 朱明敏;;土遗址保护利用模式探讨——以西安地区为例[J];东南文化;2011年03期
4 袁昕;从土地所有制看中日历史街区保护的一些不同[J];北京规划建设;1999年02期
5 周超;;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田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权制度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7 臧小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的特点及立法建议[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周星;;文化遗产与“地域社会”[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9 张松;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法律、政策与公众参与[J];华中建筑;2001年04期
10 周超;;日本法律对“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与分级[J];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贺云翱;;文化遗产学初论[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玉玟;中国古建园林的保护管理[D];复旦大学;2010年
2 臧小丽;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田艳;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李哲;中医药立法及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冯彤;“和纸”的制作工艺及象征文化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曹永康;我国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吴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调查研究工作体系的中日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狄雅静;中国建筑遗产记录规范化初探[D];天津大学;2009年
9 宋本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手工技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麻三山;隐藏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颖;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2 邓超;日本文化财保护制度的历史审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爱军;中华传统武术的法律保护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古力米克热·莫合旦;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闫金强;我国建筑遗产监测中问题与对策初探[D];天津大学;2012年
6 宋盈;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7 贾俊艳;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之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崔献勇;和田地区维吾尔族生态文化保护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德财;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勾玉华;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廖明君;周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J];民族艺术;2007年01期
2 周星;周超;;日本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及其保护制度[J];文化遗产;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尧玺;;政教分离的比较视野——以近代法、德、美三国为中心[J];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1期
2 孙晶晶;;中日陪审员制度比较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高格;;比较刑法学研究述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4 张乃文;贾婷婷;;卡特尔宽恕制度之比较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郁忠民;应重视改革与法制的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1986年06期
6 汪劲;中日环境法运用ppp原则的比较研究[J];法学评论;1989年05期
7 张伟,朱佳丹;反思与借鉴: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论略[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桑爱友;;德法高等教育法比较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04期
9 ;北京大学1995级硕士学位论文目录[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1999年03期
10 张鹏;台湾、香港地区判例制度比较研究-——兼论中国大陆引进判例制度的可行性[J];政法学刊;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盛建明;;论中西传统法律学术的差异及其成因[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2 张晓都;;生物技术发明的实用性[A];专利法研究(2001)[C];2001年
3 王欢欢;;美国城市土壤污染治理法律免责制度比较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正来;“诅咒、发誓”引发的法学思考[N];北京日报;2006年
2 王一江 长江商学院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学院教授;劳动立法一定有利于劳动者吗?[N];经济观察报;2007年
3 李钊;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的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刘兆兴;试论比较法的研究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宋家钰;明抄本北宋《天圣令》的重要学术价值[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本版编辑 傅达林 王继学;由立法移植到司法移植[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7 贾彦彬邋记者 李林岩;东北亚比较法研究所成立[N];吉林日报;2008年
8 杨振红;出土法律文书与秦汉律二级分类构造[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施晓红;盖兰:法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贵州民族学院 吴大华;法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盛美军;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法文化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雷丽清;中美内幕交易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李钟晚;韩国行政复议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红;中韩个人所得税法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杨洁;欧盟CAP与美国FSRIA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辉;中国“亲亲相隐”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侯东坡;邓小平江泽民法治思想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秀梅;日本《文化财保护法》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邢东;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投资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张学超;法律推理与法律论证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李先伦;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宪政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房丽;汉、唐户婚之律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王林彬;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投资法律制度之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23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23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