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阴阳的法律研究——评《神判:宗教与中国法文化的发展》
本文选题:法律研究 + 法文化 ; 参考:《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正当代西方人类学的法律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学术争论与知识演进,在从早期"以规则为中心的范式"到"以过程为中心的范式"之不断修正与补充之后,逐渐将其探讨集中在了"纠纷的文化逻辑"(the cultural logic of dispute)之上。①并且,为区别于法学研究,具有人类学学科属性的法律研究,在试图跳出将西方法学概念与话语体系生硬套用在研究对象之上的误区的同时,也更注重一种比较的视野,并将与法律相关的问题放在对社会生活样式以及塑造这种生活的世界观之探讨上。特别是在格尔兹(Clifford Geertz)的《地
[Abstract]:After decades of academic debate and knowledge evolution, the legal studies of modern western anthropology have been revised and supplemented from the early "rule-centered paradigm" to "process-centric paradigm". Gradually focusing on the "Cultural Logic of disputes" and "the cultural logic of dispute)," and,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from the legal study, with the anthropological nature of the legal study, While trying to jump out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applying western legal concepts and discourse systems to the object of study, it also pays more attention to a comparative vision. And the law-related issues on the social life style and shape the life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Clifford Geertzs.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基金】: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建设项目支持,编号:xwd-s0304
【分类号】:D909.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铭铭;;从“礼治秩序”看法律人类学及其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2 张原;;礼仪与民俗:从屯堡人的礼俗活动看日常生活的神圣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汤芸;;神判与官司:一个西南村庄降乩仪式中的讼争与教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昱春;;英雄的成功与制度的失败——《席方平》中诉讼制度的社会学分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赵曦;赵洋;;全球化视野中羌族释比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对话分析——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中)[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马建兴;;中国古代礼与法关系之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6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卞利;;明清时期婚姻立法的调整与基层社会的稳定[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邵宇;包公传说的“神判”情节述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罗龙鑫;雷建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法理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婷婷;;个案视角下晚清江浙乡村地区婚姻的缔结与离弃——以清代刑科题本为例[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刘春;;解析传统图形与现代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契合——以传统悬鱼造型图案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的运用为例[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5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史艳兰;;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石林景区导游词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7 康宝奇;杜豫苏;姚建军;何育凯;;审判组织良性配置和审判权优化运行的路径思考与展望——以西部某省会城市中级法院“全面设置专业化合议庭模式”为样本[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9 杨孝鸿;;斗鸡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时尚——以南阳英庄汉画像石《斗鸡图》为中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马作武;;孔子杀少正卯考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7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10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亮;竞技武术的诞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曾德伟;浅析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价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辛帅;习惯权利视角的生态补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黄霞;论中国传统乡规民约[D];湘潭大学;2009年
5 余胜;认罪从宽制度刍议[D];湘潭大学;2009年
6 诸葛瑞强;包拯司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马婧;探析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乡规民约的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盛毓;论学校管理中的文化自觉及其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罗美玲;从宗族仪式到民族节日[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耀明;族群岛:屯堡人的文化策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XZ田诚之,黄才贵;贵州省西部民族关系的动态──关于“屯军后裔”的调查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3期
3 王铭铭;;从“礼治秩序”看法律人类学及其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4 孙兆霞;张建;;家园的守护者与有意义的生活——对九溪妇女“佛事活动”的社会人类学考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6期
5 张原;;黔中屯堡村寨的抬舆仪式与社会统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9期
6 万明;明代徽州汪公入黔考——兼论贵州屯堡移民社会的建构[J];中国史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卫国;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结构-功能特性[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2 白廷举;土族习惯法探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李长健,伍文辉;信用社会的法文化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4 赫然;;法文化一般理论探析[J];长白学刊;2007年06期
5 陈静熔;中——中国古代法文化之价值目标[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高其才;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J];中国法学;1996年01期
7 张玲娜;依法治国的法文化思考[J];理论月刊;2001年10期
8 张晓辉;法文化探论[J];思想战线;2004年04期
9 张晓辉;法文化探论[J];思想战线;2005年02期
10 王平原;;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元代兄收弟妻断离案[J];中国审判;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行;;语言与法律研究的三大议题[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胡灵;;法文化融合与我向思维——中西方法律价值观念冲突的整合[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蒋五四;赵亮;;关于记名提单下无单放货的美国法律研究[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洪;;《逻辑的训诫》前言:法律的生命[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瑜青;;当代中国法律权利意识的解读——从法文化学入手的思考[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陈金全;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创性[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林宗浩;;韩国环境权理论与实践[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运光;;浅谈创建法学研究品牌的几点设想[A];创建品牌社团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胡媛;;论法律逻辑及其发展方向——法律逻辑必须与司法实践相结合[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阳小华;;司法语言学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望田;西法东渐浸染中国近代法文化[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喻中;法律研究中的学与术[N];法制日报;2011年
3 李永君;英国的法律研究会[N];检察日报;2003年
4 记者 李启昌 吴晓燕 杨昕雨;“东南亚经贸法律研究”通过评审[N];云南日报;2006年
5 肖建华;法律必须被信仰[N];法制日报;2002年
6 记者 刘欣;《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法律研究丛书》发行[N];云南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孙劲松;繁荣法学研究 服务中心工作 促进社会发展[N];江苏法制报;2006年
8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侯欣一;我国近代司法实践与问题[N];深圳特区报;2011年
9 张文智 高鹏;论民俗习惯在农村司法实践中的作用[N];吉林日报;2009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邓建新;法律文化研究的两个误区[N];法制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治;法律漏洞的认定与填补[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盛美军;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法文化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陈二峰;清代河南地方司法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付海晏;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黄金兰;法律移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龙大轩;汉代律章句学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祖伟;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潘宇;明清及民初的讼师与讼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邓玮;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素萍;论新农村建设中的法文化[D];安徽大学;2011年
2 周晓卉;当代中国法律意识现代化道路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桑东辉;法律视野下《周易》和谐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钟云萍;江永女书的法文化探析[D];湘潭大学;2007年
5 唐菀泽;中国古代复仇问题的法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张京凯;孀妇再醮的历史嬗变与中国传统法文化[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陶钟灵;从法文化视角解读美国宪法的生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缪苗;现代法治社会视野中的传统法文化论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李秀娜;在美国进行直接投资的组织形式和策略方法的法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944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44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