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造并散布他人合伙诈骗的行为构成何罪
本文选题:诬告陷害罪 + 想象竞合犯 ; 参考:《人民检察》2013年12期
【摘要】:正案情简介2007年8月,某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因办理房屋产权证缺乏资金,向李某借款250万元,承诺两个月内归还。李某与张某共同到银行办理了李某借给张某250万元的转账,张某为此书写了借条。两个月期满后,李某虽多次催索,但张某仍不归还,李某遂持借条向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主持原告和被告双方进行调解,张某和刘某都签收了民事调解书。2008年6月,因张某仍未还款,李某持民事调
[Abstract]:In August 2007, Zhang, the legal representative of a certain city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because of the lack of funds for housing property rights certificate, borrowed 2.5 million yuan from Li and promised to return it within two months. Li and Zhang jointly to the bank to handle the transfer of 2.5 million yuan Li lent Zhang, Zhang wrote a debit note for this. Two months after the expiration, although Li Mou repeatedly reminders, but Zhang still does not return, Li Mou Sui with a debit note to the local court to file a civil action. During the trial, the court presided over the mediation between the plaintiff and the defendant, and both Zhang and Liu signed the civil mediation statement. June 2008, because Zhang still has not repaid, Li Mou holds the civil mediation
【分类号】:D920.5;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友勤;该案构成何罪[J];律师世界;2002年04期
2 尚德芳,王忠池;轻伤害案在诉讼中的有关问题刍议[J];公安教育;2005年08期
3 黄正龙;朱铁军;;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案件追诉程序之思考[J];法律适用;2006年Z1期
4 王维丹;;论亲属间财产犯罪的刑事责任与被害人事后承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5 董斌;;该案是否受追诉期限的限制?[J];福建法学;2005年03期
6 粟祥武;;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历史文化基础[J];湖南农机;2007年05期
7 李奋飞;;拿什么来终结“诽谤政府案”[J];检察风云;2009年10期
8 钟仁伟;;略论诬告陷害罪[J];现代法学;1983年03期
9 青锋 ,朱建华;认定诬告陷害罪的几个问题[J];政治与法律;1986年05期
10 张能,陈煊;关于诬告陷害罪的几个问题[J];当代法学;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景明;卢汐;;论述刑事被害人权益的保护[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久扬;;从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角度看公安机关对矛盾纠纷引起的轻伤案件管辖[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克飞;;论被害人注意义务的提倡[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申峰;;浅议和谐社会语境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苑立志;;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探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李琪;;论立案监督[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7 李琪;;论立案监督[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8 陈玉范;;关于环境犯罪被害人问题的一孔之见[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凌;;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李丹;;浅议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维民;公安机关撤销批捕案件应告知被害人[N];检察日报;2007年
2 卢金增 孔繁平 吴瑞水 于建广 孙霞;山东肥城:该不该逮捕 理由说清楚[N];检察日报;2009年
3 黄大力 李元瑞;被人轻伤后报案,公安能否不受理[N];检察日报;2005年
4 李 翔 华东政法学院博士 刘宪权 华东政法学院教授;诬告陷害罪认定中应注意的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省检察院政策研究室 金石;致他人被错捕如何定性[N];甘肃法制报;2006年
6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案例编写人 吴炯 张金玉;“先杀后勒索财物”的行为如何定罪[N];法制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马岳君 陈东升;80后考试“专家”网上虚假叫卖“真题”[N];法制日报;2010年
8 吴涛 谭晓鹏 阮玮(本报记者 吴涛 通讯员 谭晓鹏);冒充公检法一通电话骗走58万[N];深圳特区报;2009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于扬;中捷九发大股东占用资金被罚[N];证券时报;2008年
10 河南省桐柏县法院 王文革邋李永洋;向消费卡偷输积分兑换礼金券如何定性[N];检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军;想象竞合犯理论的批判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张波;罪过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徐艳阳;刑民交叉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刘宇;民刑关系要论[D];吉林大学;2007年
5 崔进文;警察行政权的失范及其控制[D];苏州大学;2012年
6 任志中;死刑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赵丙贵;想象竞合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张平;中止犯论[D];武汉大学;2005年
9 王俊平;犯罪集团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10 董秀婕;刑民交叉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妮娜;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刑事责任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邱威;论不作为犯罪之作为义务产生的根据[D];苏州大学;2006年
3 梁敏;刑事自诉案件范围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4 吴双;刑事自诉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5 李彦;亲属相盗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金香英;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殷凯桦;论被害人刑事实体处分权[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邵伟;刑事责任认定中的被害人因素考量[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曾岚;关于刑事自诉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王静;诽谤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00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00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