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后现代女性主义法理学的现代性论题

发布时间:2018-06-10 04:17

  本文选题:后现代女性主义法理学 + 后现代话语理论 ; 参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06期


【摘要】:后现代女性主义法理学采用了后现代理论方法,旨在解决女性间的差异性诉求问题。与此同时,女性主义的政治目标始终制约理论方法的无限扩张,后现代话语理论在批判男权统治、改善女性现状上存在着局限性。根据其提出的法律观念,赋予女性一种现代性程序民主权利,更能解决差异诉求问题。由此,后代女性主义法理学与后现代理论有所出入,不能完全归属于典型的后现代理论,甚至为后现代理论自身提供了反思的素材。
[Abstract]:The post-modern feminist jurisprudence adopts the post-modern theor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omen. At the same time, the political goal of feminism has always restricted the unlimited expansion of theoretical methods, and postmodern discourse theory has its limitations in criticizing male domination and improv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omen. According to its legal concept, giving women a democratic right of modern procedure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different demands. As a result, Feminist jurisprudence and postmodern theory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nd can not be attributed to typical postmodern theory, and even provide material for reflection on postmodern theory itself.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分类号】:D9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金茹;;从笑语“婴儿”到哭泣的“宁姑”——男权社会女性失语化与柔弱化的悲剧历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汪杨;;秘密花园的文化叙事——论世纪之交中国女性作家的“欲望化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卢秀萍;;空中楼阁般的先锋文学思潮——先锋文学特征及衰落原因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金红卫;;《五号屠场》中后现代框架下的现代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 李晓彩;王萌;;身体写作:女权主义的重建与消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6 苗雨茂;;日本国家神道不能复活的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7 杨燕佳;;浅议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与后现代主义的渊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8 邱畅;;《占卜者》中的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9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10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2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西北卷)[C];2012年

3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4 陈积银;;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何萍萍;;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主义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建飞;中国电影中的江南影像[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10 刘强;全媒体时代中国电影批评的“元批评”[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佳;试析元小说《白雪公主》写作技巧互文性特色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承超;论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景观电影[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勇军;罗伯—格里耶新小说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徐群英;论九十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丽;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祝永慧;《冠军早餐》的后现代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江华;艰难的联结—E·M·福斯特小说潜含的现代性主题[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英;;法律中的现代性——以歧视为视角[J];江汉论坛;2006年09期

2 齐延平;;法制现代化:一个西方的“幽灵”?[J];政法论坛;2007年02期

3 肖世杰;;清末监狱改良思想的现代性[J];河北法学;2007年07期

4 刘毅;;法律思想的现代性转折——对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再考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杨昂;;当代法律思想史上的潜流——论中国后现代法学的兴起[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论纲[J];法学论坛;2004年04期

7 兰文华;;依法执政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统一[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方慧;马雁;;现代性话语结构下的本土生存空间——民国司法改革在边疆推行的效果与反思[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蔡迪;;略论德国历史法学派及其现代性[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10 刘,

本文编号:2001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01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c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