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发布时间:2018-06-14 16:14

  本文选题: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 法治发展 ; 参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中国有自己的法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法治实践的探索中走出来的。中国法治实践是中国法治理论最重要的源泉,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必将催生中国法治实践学派。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旨在从学术流派的角度对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理论进行理论概括和学术阐述。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梳理中国法律发展历史,总结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实践,在国际视野下开拓创新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为人类法治建设走出一条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之路。
[Abstract]:China has its own way of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which has emerged from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from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the rule of law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more than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ractice of rule of law in China is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theory of rule of law in China. The Chinese school of practice of rule of law aims to gener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ule of law and the theory of Chinese rule of law theoretically and academically from the angle of academic school. It take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its guiding ideology, combs the history of China's legal development, sums up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China's rule of law, and blazes new trai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le of law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rule of law out of a new universal significance of success.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820013)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苏永钦;;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编纂若干问题探讨[J];比较法研究;2009年04期

2 H.哈留克·埃德姆;金寿铁;;雅斯贝尔斯世界哲学及其对普遍交往的意义[J];江海学刊;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轩;;明清之际西方文献中的中国葡萄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2 汤开建;陈青松;;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播与西洋宗教画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梅晓娟;周晓光;;利玛窦传播西学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坤舆万国全图》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梅晓娟;周晓光;;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地理学汉文西书的天主教化倾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白念文;孟祥路;;以巴赫金狂欢理论观照中国古典喜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6 王志平;;利玛窦两次易服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贾庆军;;明清之际传教士东来之历史背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葛桂录;;另一种声音:维柯、巴雷蒂对“中国神话”的解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郑军;明清鼎革与中国古代科学近代化进程的中断[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10 朱志敏;施扬;;中国共产党的“中国与世界”观[J];北京党史;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高晓芳;;指称外语的词语演变及其原因[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文德;;明与西域的玉石贸易[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3 金国平;吴志良;;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窦居留北京的内幕[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罗福惠;;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研究简论[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5 马自毅;;简论近代中国主权意识的萌生和发展[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6 宋芝业;;关于徐光启、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的若干问题[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杨奕望;吴鸿洲;;“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郜冬萍;;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以开封犹太人后裔为例[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9 赵德宇;;中日早期西学差异论析[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三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房正;中国工程师学会研究(1912-1950)[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莹;民国江西茶叶地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段晓军;中国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5 管亚男;《律吕正义.续编》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长江;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空间伦理的继承[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展;邢s犛朊鞔官琳秸鵞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超;清末文字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义勇;程嘉燧的绘画与应酬活动关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燕萍,李秋萍;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法治发展[J];理论月刊;2004年01期

2 李友谊;于秀艳;;人的现实生活:法治生长的土壤[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郑杰明;;韩非法治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4 杨玉良;;法治与和谐社会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王逸飞;;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法治发展的主导[J];时代法学;2011年03期

6 李林,肖君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治发展面临的挑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5期

7 陈明;;浅析武警部队处置大规模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现场指挥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J];法制与社会;2011年16期

8 贺霄;刘钰婷;;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J];法制与社会;2006年18期

9 王倩;于伶;;无讼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发展的当代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10 蒋安杰;唐仲江;;法治60年的轨迹与路向[J];法制资讯;2009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强化质量管理,走质量效益型企业发展道路[A];2001年度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经验汇编[C];2002年

2 江泽慧;;加快城市森林建设 走生态城市发展道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3 应长春;;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第一造船大国[A];2005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郝企信;王慧;;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生贤;;大力发展沙产业 加快小康建设步伐[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6 杨亚佳;;中国法治发展模式探讨[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7 ;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走高产高效发展道路,努力实现集约化生产[A];全国煤炭工业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经济交流暨2001年度命名表彰大会专题报告、经验材料[C];2002年

8 郭明俊;;科学发展观的普世意义[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斌;赵R,

本文编号:2018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18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