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与刑罚交错适用之困境与出路——从“永帮公司诉枣庄国税局税务行政处罚案”展开
本文选题:行政处罚 + 刑罚 ; 参考:《当代法学》2013年05期
【摘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如果同时符合行政处罚与刑罚的构成要件,则涉及行政处罚与刑罚的竞合,应如何处理?现行法律规范确立了实体上"以并罚为原则,吸收、折抵为例外"的立法框架,但程序上孰先孰后并不确定,导致实践中"以罚代刑"泛滥。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永帮公司诉枣庄国税局税务行政处罚案"提出"行政机关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后一般不宜再对行政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的裁判要旨,彰显"刑事优先"。但事实上,仅由法院通过指导案例从程序角度所作之努力,易被行政机关规避。应通过刑法谦抑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比例原则厘清立法裁量的界限,确立实体上"行政处罚优先、刑罚作为补充"的制裁模式选择策略。在此基础上确立程序上的"刑事优先,行政处罚有条件的补充"规则方有意义。
[Abstract]:If citizens, legal persons or other organizations violate the order of administration, if they meet the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of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and penalty at the same time, it involves the concurrence of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and penalty, how to deal with it? The current legal norms have established the legislative framework of "taking the principle of concurrent punishment as the principle, absorbing and deducing as the exception", but which is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is not certain in procedure, which leads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substitute punishment with punishment" in practice. Therefore,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through the case of Yongpan Company v. Zaozhuang State tax Administration tax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case, put forward that "after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 has transferred the case to the judicial organ for investigation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t is generally not appropriate to impose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on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Highlight "Criminal priority". But in fact, the efforts made by the court to guide cas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ocedure are easy to be circumvented by administrative organs.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limits of legislative discretion through the principle of modesty of criminal law, the principle of due process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 and establish the choice strategy of sanction mode of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first and penalty as supplement" in entity. On this basis, it is meaningful to establish procedural rules of "Criminal priority and conditional supplement of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作者单位】: 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行政法视野下跨行政区域水污染治理研究”(12CFX03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1;D9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希慧;董文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立法修改研究[J];法学杂志;2011年09期
2 王莹;;论行政不法与刑事不法的分野及对我国行政处罚法与刑事立法界限混淆的反思[J];河北法学;2008年10期
3 章剑生;;违反行政法义务的责任:在行政处罚与刑罚之间——基于《行政处罚法》第7条第2款之规定而展开的分析[J];行政法学研究;2011年02期
4 陈兴良;;论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关系[J];中国法学;199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子伦;台湾地区刑事犯与行政犯分界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文霞;;公法视域下两种责任的融合:行政处罚与刑罚之衔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韩春晖;;论行政处分对象的范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张训;;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李震;;刑罚轻缓化的正当性根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丁国峰;;我国反垄断法律责任体系的完善和适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李小平;;越界采矿研究[J];安徽地质;2004年03期
8 崔文俊;;商标确权司法审查的几个问题[J];中华商标;2007年01期
9 黄成松;依法治校中的法制瑕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金凤涛;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青;;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重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郑在义;刘辉;;民事检察权保障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杨会新;;检察官分类培训的几个问题[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岳心;;行政处罚与刑罚的适用衔接——挑战、批判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邢家铭;;对道路运输条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阮传胜;;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我国反腐败的刑事立法完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对照[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8 黄钰;刘建平;刘晓明;李瑜青;崔凯;龚培华;陈卫国;张本勇;夏春琴;赵德关;张勇;秦承新;张善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A];2008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8年
9 王波;;无证经营取缔制度的法理研究[A];201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10年
10 干朝端;;在董必武的法学思想指引下,开创依法治国新阶段[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银晓丹;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涛;检察建议法制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肖晚祥;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雪霞;恢复性司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小娜;论行政授权[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潘媛媛;我国残疾人生存权保护中政府职责的法律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琰;政府信息延迟公开的法律责任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军;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春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谭轶城;论刑法评价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褚晓玲;社区矫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徐涛;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中职权确定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世洲;罪与非罪之间的理论与实践——关于德国违反秩序法的几点考察[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2 周佑勇;刘艳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程序机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周佑勇,,刘艳红;试论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立法衔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4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诉张美华伪造居民身份证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4年12期
5 王志祥;;犯罪构成的定量因素论纲[J];河北法学;2007年04期
6 李洁;;法定刑设定根据与设定技巧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马克·安赛尔;王立宪;;从社会防护运动角度看西方国家刑事政策的新发展[J];中外法学;1989年02期
8 陈兴良;;论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关系[J];中国法学;1992年04期
9 姜明安;;行政违法行为与行政处罚[J];中国法学;1992年06期
10 贾宇,舒洪水;论行政刑罚[J];中国法学;2005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蔡岩红;[N];法制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玉忠;;刑法视野中损害赔偿制度[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连宏;;五代刑罚制度的变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王振;张慧;;构建和谐社会与刑罚制度改革探微[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韩淑琴;;试论我国假释制度的操作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年36期
5 朱道华;;未成年人犯罪刑罚适用区域性考察及其罚则改革探讨[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潘玮;杨馨德;;浅析秦朝的刑罚制度[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卜建伟;;刑罚目的之价值探析[J];学理论;2011年17期
8 熊斌;;论我国刑法的功能和目的[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9 王振;;刑罚制度的三元架构探索[J];前沿;2008年05期
10 李震;;刑罚轻缓化的文化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顺安;甄宏;;社区矫正与恢复性司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李成;;和谐社会语境中的社区矫正制度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3 刘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老年人犯罪问题刍议[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冯卫国;王振海;;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刑罚制度的完善——以相称原则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赵秉志;;现代刑事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6 谢望原;白岫云;;加入WTO后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与革新[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7 杨莉;张音;;浅议汉代笞刑[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史洪学;;浅述我国未成年犯罪的缓刑适用[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9 赵宝成;;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兼谈犯罪学的性质与特点[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10 谢勇;;社会矛盾、本能异化及犯罪学方法论的更新[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州市新北区检察院 杨军;有必要建立垄断刑罚制度[N];江苏法制报;2011年
2 詹菊生;禁止令:刑罚制度的重大创新[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记者 李煦;北京:“社区矫正”试点范围全国最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赵东斌;中外军事刑罚制度比较[N];检察日报;2004年
5 吴 鹏 苏晓伟;关于完善单位犯罪刑罚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王作富 柳忠卫;刑罚的价值与追求[N];法制日报;2004年
7 罗斌;试论“单位犯罪”刑罚制度[N];广西政法报;2001年
8 赵晓耕 陆侃怡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罚变迁:《唐律·名例》篇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刘廷祥 见习记者 王环威;法院将引入量刑规范化程序[N];丹东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杨文 左燕东;法制:栉风沐雨书民意[N];山西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菁;魏晋南北朝刑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卢林;公司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学娟;两汉教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闵辉;数罪并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连宏;汉唐刑罚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靓;近代三大基本刑法原则对《大清新刑律》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张秀玲;无期徒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柳文彬;交通肇事罪司法适用及立法完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袁江华;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中国化论纲[D];扬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林;论我国刑罚制度的改革[D];山东大学;2011年
2 蒋潇;从中日对比中评断中国刑罚的轻与重[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谢晨杰;欧洲刑罚制度演变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0年
4 马丽;我国刑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毛婧;晚清民国时期的刑罚制度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6 涂松松;我国传统家族刑罚的种类及执行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3年
7 徐海红;我国未成年人刑罚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沈蓉;浅析我国刑罚制度改革[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赵健;论刑罚制度变革的历史趋势[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洪伟;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19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1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