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法在司法过程中实际功能的类型化研究
本文选题:民间法 + 司法实践 ; 参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摘要】:民间法是现代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一判断已成为学术研究的基本共识之一。对民间法在司法过程中功能的研究,是民间法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域,既有的民间法司法进入研究主要是在法理/法哲、国家法民间法和民间规则的识别程序、机制等进路/路径上推进的,这三种研究方式由于缺乏微观和类型化视角,没有能真正地洞见到民间法发挥的实际功能,也不够学术化。通过类型化研究,发现民间法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的实际功能主要表现在:影响当事人前见、提升法官的事实建构能力、作为裁判依据、增强裁判文书和执行的可接受性。
[Abstract]:Folk law is an indispensable fo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rule of law, and this judg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basic consensus of academic research. The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the folk law in the judicial process is a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in the study of the folk law.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judicial entry of the folk law is mainly in the legal theory / legal philosophy,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 of the folk law and the folk rule of the state law. Because of the lack of micro and type perspective, these three research methods can not really see the actual function of folk law, nor is it academic enough. Through the study of classification, we find that the actual function of folk law in judicial practice is mainly as follows: influencing the parties' previous views, improving the judge's ability to construct facts, as the basis of judgment, enhancing the acceptability of judicial documents and execution.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文雁;;民间法于法律漏洞补充中的功能探析[J];东岳论丛;2008年06期
2 O@传振;;半熟人社会与人际信任——兼论社会信任结构变迁的路径选择[J];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02期
3 徐晓光;;“罚3个120”的适用地域及适应性变化——作为对黔东南苗族地区“罚3个100”的补充调查[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李瑜青;张建;;论民间法研究的内在精神[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董淳锷;陈胜蓝;;放宽法律的视野:民俗习惯在我国审判中运用的现状研究[J];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06期
6 张建;;民间法理论逻辑的反思[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李瑜青;张建;;民间法研究与批判精神[J];北方法学;2013年03期
8 谢晖;;民间法与裁判规范[J];法学研究;2011年02期
9 贺雪峰;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J];政治学研究;2000年03期
10 谢晖;;论民间规范司法适用的前提和场域[J];法学论坛;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兆柱;许占鲁;;我国行政补偿程序的现状及其完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陈彤;;管制抑或竞争:选择权应该交给谁?——探析“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背后的问题意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4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万志鹏;;没收财产刑废止论——从历史考察到现实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易国锋;;乡村村民组长制的历史演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7 黄子耘;;从法律视角看农村土地的流转[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8 林琳;;法律价值的冲突与选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王中华;;论美国律师政治参与的历史演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刘兵;;房屋拆迁中私权利的保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穹;;论司法语境下的新闻媒体监督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和育东;;专利渔翁现象引发的思考[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万立;杨海燕;;城市房屋征收法律程序比较研究——兼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之完善[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刘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正义[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6 支果;;民间法与盐业合伙契约[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7 曾坚;;论信赖保护原则下“公共利益”的界定[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8 杨淑鸿;马慧;;浅议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确立的意义和影响[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9 石佑启;;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之路径选择与制度设计[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胡建淼;邢益精;;关于“公共利益”之探究[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尉龙;量刑建议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毕波;论行政调查[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俞烨;功能主义视角下行政裁量基准的效力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浩;行政执法中的正当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宝东;试论我国宪政文化建设的途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赵国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刘晓君;我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管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梅林竹;我国城市房屋拆迁法律规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廷友;董翼;;论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胡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与民间关系的重构[J];福建学刊;1996年03期
3 谢晖;;论民间法与纠纷解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蔡绍刚;蒋飞;朱千里;;民俗习惯司法运用的价值与可能性[J];法律适用;2008年05期
5 侯猛;;法律和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J];法商研究;2008年04期
6 姜福东;;法官如何对待民间规范?——“顶盆过继案”的法理解读[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周峗;;反思民间法研究中的社会实证法[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徐晓光;;“罚3个120”的适用地域及适应性变化——作为对黔东南苗族地区“罚3个100”的补充调查[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李瑜青;张建;;论民间法研究的内在精神[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王林敏;;论习惯法中的“法的确信”[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周国政;[N];人民日报;2001年
2 刁志华邋王露露 赵晓勇;[N];新华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峗;;民间法进入司法的可能性基础[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田新明;;浅谈民间法应用于司法实践的途径[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年03期
3 王怡;;论民间法应用于司法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4 赵黎;乡土社会二元法律现象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马存利,李晨;民间法初探[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喻中;民间法在制定法变迁过程中的功能——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分析视角[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华热·多杰;关于藏区民间法文化现象的透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谢晖;;民间法·民族习惯法专栏主持人手记(九)[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张超;;民间法与法律的冲突及其功能[J];法制与社会;2008年34期
10 郑鹏程;李涵伟;;第四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支果;;民间法与盐业合伙契约[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2 张佩国;;地方性秩序的再生产——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多元互动[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林宗浩;;韩国环境权理论与实践[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胡媛;;论法律逻辑及其发展方向——法律逻辑必须与司法实践相结合[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佐龙;;民间社会的“私了”——以西部民族地区为视域[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6 阳小华;;司法语言学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仁法;;略论逻辑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艺术[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震云;;孔子的司法实践与法制思想[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刘国贺;;关于建立可操作性法律逻辑教材体系的思考[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范群;;董必武法治思想与践行公平正义理念[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文智 高鹏;论民俗习惯在农村司法实践中的作用[N];吉林日报;2009年
2 贵州大学 杨礼熠;国家法与民间法辨证关系探微[N];贵州民族报;2010年
3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侯欣一;我国近代司法实践与问题[N];深圳特区报;2011年
4 柴玉丽 夏 青;民间法与法制现代化[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记者 漆艳;“民间法·民族习惯法”研讨会在我市举行[N];天水日报;2011年
6 张海荣;法官确定裁判依据的途径[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西南政法大学 龙大轩;和合: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N];中国民族报;2007年
8 赵欣 赵丽丽;从张剑案引发的思考[N];今日信息报;2009年
9 吴光荣 苏 烽;以现代司法理念指导司法实践[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记者 孙丽;做深做活主流法治新闻做大做强主流法治媒体[N];检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伟;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学理诠释[D];山东大学;2008年
2 李学兰;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商人团体习惯法的演化[D];山东大学;2007年
3 邹治;法律漏洞的认定与填补[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胡君;原则裁判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陈二峰;清代河南地方司法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付海晏;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贾焕银;漏洞补充与民间规范关联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晁育虎;转型中国法律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龙大轩;汉代律章句学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冬春;民间法研究的反思性解读[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王丽红;当代中国民间法的法治秩序建构功能[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王青林;民间法与法律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胡友根;中国民间法的法理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黎;社会变迁中乡村社会民间法的历史命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
本文编号:2045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459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