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之学与近代中国的民权演进——从《资政院议事细则》到《民权初步》
本文选题:《资政院议事细则》 + 《民权初步》 ; 参考:《法学家》2013年03期
【摘要】:《资政院议事细则》在晚清时期的出台及其实际运作,催生了近代中国议事之学(简称"议学"),孙文在民国前期编著的《民权初步》则是"议学"发展的高峰。《资政院议事细则》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学理问题,在《民权初步》中都得到了较好地解决。但民国时期政治的专制独裁色彩,导致《民权初步》不能成其为"民权初步","议学"本身也沦为无足重轻的"小道"。批判并清除形形色色的专制土壤,尽量弥合"知"、"行"之间的断裂,防止各类独裁者利用像"议学"这类先进外衣为专制独断背书,既是议学走向成熟的前提,也是发达民权的必经之路。
[Abstract]:The rules of procedure of the Administrative Yua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its actual operation,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un Wen's "preliminary Civil Rights" was the peak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liberation". The "rules of procedure of the Administrative Yuan" exposed the theoretical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practice. In the preliminary Civil Rights, they are well solved. However, the autocratic and autocratic color of politics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led to the fact that "preliminary civil rights" could not be regarded as "civil rights preliminary", and that "discussion of learning" itself was reduced to a "small path" which did not have enough weight and light weight. Criticizing and clearing all kinds of autocratic soil, bridging the break between "knowledge" and "action" as far as possible, and preventing various kinds of dictators from using advanced cloak such as "discussion study" to endorse autocratic arbitrariness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theory. It is also the only way to develop civil right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苏维;陈希亮;;《中国苏维埃》伪装本《民权初步》解析[J];档案与建设;2011年11期
2 颜德如,吴志辉;孙中山《民权初步》若干问题之检讨[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徐梁伯;被疏忽的研究课题:《民权初步》──孙中山关于民主参政基本规范的构建[J];江海学刊;1997年02期
4 王士俊;“小道”,关乎国事——以孙中山《民权初步》展开[J];书屋;2003年02期
5 李启成;;君主立宪的一曲挽歌 晚清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百年祭[J];中外法学;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超;;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李忠萍;;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人才思想探析[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3 郭卫东;;释“北洋”[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4 许洁;;中国法制现代化范式的消解和建构——从中西法律价值观的比较维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杨蕾;;《水浒传》女性形象蕴涵的社会心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6 谢忠强;刘转玲;;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述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汪效驷;曾黎明;;袁世凯的人才观论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崔海妍;;中日佛教思想的变异——以《三七全传南柯梦》与《南柯太守传》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潘崇;;挑战与应对:革命派对五大臣出洋考察的回应——兼论同盟会成立初期革命派的策略取向[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郭绍敏;;清末宪政改革中的地方自治——以《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为中心的考察[J];北方法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臧宏;;谈新时期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两个“转向”[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赵慧峰;俞祖华;;严复与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开启[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建萍;蔡清及其易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丹;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旭鹏;庄子的生命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钱霞;数字内容产业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巴永贵;中西方大学校训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伟;北京故宫的建筑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蔚;网络游戏的道德环境建设之思考[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黄珏子;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道德宽容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张超;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现代转进路径探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梁伯;被疏忽的研究课题:《民权初步》──孙中山关于民主参政基本规范的构建[J];江海学刊;1997年02期
2 闾小波;在革命与协商之间——论孙中山政治思维的两重性[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2057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57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