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某诉李凯强人身损害赔偿案分析
本文选题:公平原则 + 公平责任归责原则 ; 参考:《兰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公平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推动力。公平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法律在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时所应达到的最终目标。而公平责任归责原则是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公平原则在侵权法领域的体现,它的适用有利于解决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所产生的不公平,符合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的要求。 本文从李凯强案的判决出发,分析说明李凯强无过错,进而论述李凯强应承担公平责任但不应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并阐述对本案引发的法律思考,为本案也为类似的案件提供一点借鉴。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案例简介及案件的争议。此部分叙述了李凯强案的案情及法院的判决,并得出本案的三个争议点:李凯强在这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是否存在过错;案件应适用公平原则还是公平责任归责原则;李凯强是否应对宋某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部分:对案件的争议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此部分在认定李凯强无过错的基础上,论述公平原则的含义、适用;公平责任归责原则的含义、构成要件以及公平原则和公平责任归责原则的区别,进而得出本案应适用公平责任归责原则而不是公平原则。此部分还进一步论述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价值、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以此得出在这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李凯强不应对宋某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部分:本案引发的思考。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本案引发的思考:一是完善公平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适用的思辨。二是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启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完善。
[Abstract]:Fairness is the value goal pursued by human beings and the driving force of social progress.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 a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ivil law, is the basic value orientation of civil subject in civil activities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law in resolving disputes between parties. The principle of imputation of fair liability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 a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ivil law in the field of tort law. Its application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unfairness aris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imputation of fault liabil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imputation of liability without fault. In line with the law to safeguard the value of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 From the judgment of Li Kaiqiang cas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ains that Li Kaiqiang has no fault, and then discusses that Li Kaiqiang should bear fair liability but not 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 liability, and expounds the legal thinking about this case. For this case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case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case introduction and case dispute. This part narrates the case of Li Kaiqiang and the judgment of the court, and draws three controversial points of this case: whether Li Kaiqiang has fault in the dispute of compensation for personal injury, whether the case should apply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 or the principle of imputation of fair liability; Whether Li Kaiqiang should undertake compensation liability for moral damage to Song Mou. The second part: the dispute of the case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rt discusses the mean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equity, the meaning of the principle of imputation of fair responsibility, the elements of constitu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inciple of equ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imputation of fair responsibility, on the basis of determining that Li Kaiqiang is not at fault. The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inciple of imputation of fair liability should be applied in this case, not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 This part also further discusses the meaning, value and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 so as to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Li Kaiqiang should not bear the liability for spiritual damage compensation to Song in this dispute of personal injury compensation. The third part: the thinking caused by this case. The following aspects are analyzed: first, to perfect the fair principle and fair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The second one is the enlightenment of legislation on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egislation of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and the perfection of legislation of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法;;论国际航空法中旅客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以华沙体系及各国司法实践为对象[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2 樊明亚,王珠花;论人身损害中的精神损害赔偿[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3 茅佩靓;试论交通事故人身伤害之精神损害赔偿[J];律师世界;2002年01期
4 萧晓晖,皮艳霞;在无辜中等来的无奈——从谢晓荣输血案谈医疗事故引发的未来损害认定[J];当代医学;2003年08期
5 乔英武,,朱国华;谈侵犯健康权的精神损害赔偿[J];人民司法;1995年06期
6 陈凯;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精神损害赔偿 呵护心灵 第二个里程碑[J];人民公安;2001年09期
8 禹红樱;浅议精神损害赔偿范围[J];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9 陈军芬,唐东楚;试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性”[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10 熊健奎;论精神损害赔偿的价值特征[J];学术探索;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红;;再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李文娟;;顶岗实习期学生人身损害事故的责任认定[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敏纯;;论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以《侵权责任法》为分析对象[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王卫江;;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论[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5 郑伟;;浅述精神损害赔偿[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汪旭鹏;;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7 张宏星;梁根科;;浅谈精神损害赔偿[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肖红星;;人体损伤引发的精神损害赔偿刍议[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高文英;;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建立和完善[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卢嘉亮;;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浅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英杰 崔丽 王亦君 谭浩 顾瑞珍 邹伟;更好地维护更多的安全权利[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东红;《侵权责任法》保护我们哪些权益?[N];河南日报;2010年
3 刘召成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草案》规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之不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陈竹 袁悦尔 周凯;“绝顶雄风”熊在半空吓坏廿五游客[N];华东旅游报;2011年
5 ;间接性权利的保护与保护的范围[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汪来超;什么情况下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N];人民公安报;2004年
7 徐娜姿;精神损害赔偿怎么这么难[N];宜兴日报;2006年
8 ;什么情况下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N];河北日报;2003年
9 赵芳芳;期待精神利益合同与精神损害赔偿[N];中国信息报;2003年
10 钱敏;人身损害纠纷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和标准[N];江苏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妮;精神损害赔偿的定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钰;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叶乃锋;国际航空侵权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马宁;医疗侵权责任论[D];吉林大学;2007年
7 孙维飞;当代侵权行为法学之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牛锋;民刑法关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正华;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及医疗过错构成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高向武;附带民事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伯东;宋某诉李凯强人身损害赔偿案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吴立涛;精神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董传岭;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D];四川大学;2004年
4 魏灿;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5 秦唱;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闫明;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焦卫;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8 李晓东;论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程谦;论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李娟娟;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62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6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