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权力:近代英国刑事私诉与公诉之争
本文选题:近代 + 英国 ; 参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摘要】:在近代英国刑事诉讼变革史上曾经发生过激烈的私诉和公诉之争。传统英国珍视个人自由,反映在刑事起诉上即体现为,主要涉及个人利益的普通犯罪由被害人来主导起诉,国家权力只是作为辅助力量而存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犯罪问题,刑事私诉越来越不能有效控制犯罪,针对这一情况,英国出现了建立公诉的呼声;但是,先前英国自由传统观念顽强地抵御着公诉的建立。近代英国此种刑事私诉与公诉之争的实质是英国传统的自由观念与新型国家权力之间的矛盾。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the reform of criminal procedure in modern England, there have been fierce disputes between private prosecution and public prosecution. Traditional Britain cherishes individual freedom, which is reflected in criminal prosecution. The common crime mainly involving personal interests is dominated by the victim, and the state power only exists as an auxiliary for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crime problem, the criminal private prosecution is more and more unable to control the crime effectively. The previous British tradition of freedom tenaciously resis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prosecution. The essence of the dispute between private criminal prosecution and public prosecution in modern England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British concept of freedom and the new state power.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犯罪控制与刑事政策研究所;
【基金】:上海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资助项目“治安法官与英国司法传统的近代演进”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56.1;DD9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日华;;中古英格兰的教区行政[J];世界历史;2007年01期
2 李培锋;;英国检察制度的创设模式及当代特点[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日华;;中古英国地方主义研究述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蒋国强;;检察一体化的西方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河北法学;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久红;高君伟;;从比较法视角谈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的原则和方向[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宇轩;近代早期西方社会救济制度的基督教渊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立军;西欧村庄共同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昕;中英司法大众化若干制度与实践之比较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2 林国锦;1750—1830年英国交通变革及其影响初探[D];浙江大学;2007年
3 孙飞飞;十六世纪末叶到十七世纪中叶的英国治安官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魏坤;中世纪教会纠问式刑事诉讼程序之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张晓燕;酌定不起诉制度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尹虹;近代早期英国流民问题及流民政策[J];历史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金海,马国华;刑事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工作[J];法学杂志;1997年02期
2 牛文春;近代青海行政建置的一元化轨迹[J];攀登;2003年01期
3 陈继东;近代西藏亚东与印度的贸易往来[J];南亚研究季刊;2003年04期
4 林星;近代福建城市社会阶层的变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5 姚秀兰;论中国近代户政管理法律制度[J];政治与法律;2005年03期
6 曲剧;近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研究综述[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刘雅君;阳征;李磊;;明清之际:塑造近代思想的重要“先见”——从二者的思想目的与方法之历史联系来看[J];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03期
8 毕彩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民族识别的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9 董煊;西欧近代史上的两种民族主义──读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张伟;近代不同城市工人家庭收入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凌;;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李丹;;浅议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关景明;卢汐;;论述刑事被害人权益的保护[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聂晓生;马晓梅;;论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与完善[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齐立平;;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马改然;;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林维;汪承昊;;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刑事政策蕴含[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刘强;;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缺失与衡平[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岳平;赵丹枫;;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现状与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10 陈克飞;;论被害人注意义务的提倡[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省麟游县人民检察院 王毅 彭涛;“三个明确”提升检调对接机制效果[N];检察日报;2011年
2 贾朝阳 徐焕;应赋予刑事公诉案被害方上诉权[N];检察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李东梅邋连小芳;“心猿意马”吴作斌[N];宁夏日报;2007年
4 ;近半数英国人爱和车“谈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孙晓辉;2008年英人均GDP百年来将首度超美[N];证券时报;2008年
6 夏晓红;英国人de特色假期[N];中国旅游报;2000年
7 若慧;英国:学生毕业后首选SOHO?[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8 记者 郭林;一半英国人重复使用礼品包装纸[N];光明日报;2010年
9 王萍;英国人用水果洗澡[N];大众卫生报;2003年
10 记者 陶冶;英国:房市降温还要多久[N];金融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万峰;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5年
3 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4 游欢孙;近代苏州地区市镇经济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曹现强;当代英国公共服务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程;近代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伍启杰;近代黑龙江林业经济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樊如森;天津港口贸易与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1860-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9 田永秀;近代四川沿江中小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1999年
10 魏明扬;姚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凌;英国加入欧洲货币联盟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志丽;走进英国人生活的中国家庭[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加洞;英国对印度土邦的政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苏世强;英国废奴运动[D];河南大学;2009年
5 唐秋香;近代早期英国乡村邻里关系浅析[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6 田传宇;1902-1927年英国对沙特阿拉伯外交政策的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瑾;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对美国的宣传的历史考察[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秭漪;论刑事和解制度[D];四川大学;2007年
9 赵明珠;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祁凯丽;1898—1901年英德同盟谈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68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6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