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习惯法的起源
本文选题:哈尼族 + 习惯法 ; 参考:《兰台世界》2013年19期
【摘要】:正所谓哈尼族习惯法的起源即指在哈尼族这一社会群体中习惯法产生的可能途径,表现为哈尼族社会习惯法的预备库或半成品。从哈尼族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研究其法律起源的问题是一个十分困难的工作。首先,哈尼族直至解放前并无本民族文字,因而缺乏使用文字来记载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法的产生、演变的客观记录和描述的重要工具;其次,哈尼族历史上并未出现成文法,习惯法仍然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因而并不存在一个
[Abstract]:The origin of the so-called Hani customary law refers to the possible way to produce the customary law in the Hani community, which is manifested as the reserve or semi-finished product of the Hani customary law.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ani society,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study the origin of its law. First of all, the Hani people did not have their own national characters until liberation, so they lacked the important tools to use writing to record the origin, evolution and objective record and description of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law of this nationality; secondly, there was no written law in the history of the Hani nationality. Customary law remains the main form of expression and therefore does not exist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晓辉 ,卢保和;论哈尼族的习惯法及其文化价值[J];思想战线;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思斌;功利主义法学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蔡华;;论法律解释对实现法制统一的困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严存生;;论“法学家法”——以埃利希的有关论述为切入点[J];比较法研究;2010年02期
4 付金锋;;拉祜族与哈尼族传统习惯法及其价值比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9期
5 刘佩韦;;论立法创制权[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严晶;;西方政体理论的萌芽——论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1期
7 王海军;;试论构建中国的法律信仰──读伯尔曼《法律与宗教》的启示[J];财经政法资讯;2008年04期
8 玄松南;;梯田稻作民族——哈尼族稻文化田野调查记[J];中国稻米;2012年02期
9 裴敬伟;;中国环境行政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范春莹;;形式与实质:法律思维的两个面向[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群;;试论民营快递企业的管理权与所有权之争[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奇玉;;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哈尼族梯田灌溉系统[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杨军;;哈尼族民事习惯法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4 宋云博;徐莉;;“欧洲法治”与“人本”思想——兼议欧美法治瑕疵与马克思主义回归[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何克昌;;略论哈尼族的环境观[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3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丁桂芳;哈尼族奕车人爱情与婚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陈健松;先秦德治法治关系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李学良;文明的历史脚步——建国以来滇南少数民族农地利用模式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付春;民族权利与国家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8 张珉;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法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燕南;论实用主义法理学进路下的国际经济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刘少军;刑事审判中的对抗与合意[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飞;英国宪政成因的初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集圣;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柳青;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环境侵权中的适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浩;旅游影响下的元阳哈尼梯田传统生态文化保护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5 张婷;西双版纳多民族学校中不同民族学生发展状况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周晓东;“聚众淫乱罪”存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杨璐;司法推理中的法官司法解释[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霍素萍;论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补偿[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刘浏;论当代中国法治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建构[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崇虎;司法改革实践与法学研究的转向[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01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10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