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中国法制史上的“不应为”罪名及其现代启示——以法社会学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8-04 17:15
【摘要】:"不应为"罪是中国唐朝至清朝律法中杂律部分规定的罪名,它适用于在律、令中没有明确规定却基于社会管理需要而认为行为人不应当实施的行为。该罪名反映了古代对秩序控制的选择面相、皇权和乡绅自治权分治和补充的面相、社会管理效益最大化的面相。该罪名在中古代的存在具有文化制度、政治制度和中国人性格的合理因素,是中国古代社会管理制度的当然选择。该罪名至今仍然影响着国民的刑法观念、权力机关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行为、国民和公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法律理念的演变。
[Abstract]:The crime of "not to be" is stipulated in the law of Ta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in China. It is applicable to the law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Qing Dynasty, but it is not clearly stipulated in the order, but it should not be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need of social management. The charge reflects the choice of order control in ancient times, the partition and supplement of imperial power and the autonomy of the squire, and the maximiz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benefits. The existence of the charge in the ancient times has the reasonable factors of cultural system, political system and Chinese character, which is the natural choice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The crime still affects the concept of criminal law of the people,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criminal judicial behavior of the power orga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and the public power,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Chinese law.
【作者单位】: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分类号】:D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志强;;明清时期坟茔的纷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刘晓峰;;环境法视野下的中国水权制度演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3 卞利;明清时期徽州的民间禁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张翅;;从《不用刑审判书》看古代司法中的术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刘道胜;;明清徽州的民间调处及其演变——以文书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姚国艳;;明朝芜湖榷关法制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刘道胜;凌桂萍;;明清徽州分家阄书与民间继承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张文;范梦;;从女鬼故事看宋代妾婢的人间生活——宋代妻妾关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孙瑜;;论蓄妾制及妾的社会地位——以明清时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10 王星月;;浅谈清朝的“孝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张红;;论见义勇为的法律救助[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3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4 张文昌;;论唐宋礼典中的佛教与民俗因素及其影响[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唐仕春;;清朝基层社会法秩序的构建:会馆禀请与衙门给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6 姚秀兰;;近代中国律师制度探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8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招远祺;基于急性缺血中风临床路径组织化卒中管理的构建与实践[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高洁;明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5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孙宏亮;唐律未成年人犯罪制度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7 闻以军;遗失物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曾方;民国时期民事调解制度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林惠;明朝对海盗的打击及其相关法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慧玲;故意伤害罪认定及量刑中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子亮,索宁宁;加入WTO对我国法律的影响[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杨丽娟;宗法伦理对现代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熊淑媛;试论无讼传统法律文化根源影响及其启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赵书磊;谈保护主义及其对我国法律实施的影响[J];衡水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5 何勤华;鸦片战争后外国法对中国的影响[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尹瑞;论全球化对我国法治进程的影响[J];行政与法;2003年04期

7 陈耀华;清末经济法规的影响及其局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8 郭洪;略论法律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法治进程的影响[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田伟,高虹;现代法治进程中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刘志峰;“无讼”理想及其对现代法律的影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晨;;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改革的影响[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解成;刘淑娟;;从山西“黑砖窑”案看“有法必依”观念需要启蒙——读董必武法学论著札记[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3 陈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宪政素质,推动民主法治建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4 张新茂;梁贡华;;董必武法律思想的科学性探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5 杨海坤;赵富强;;英美法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影响[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6 王连峰;;董必武宪政思想与政治文明[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7 任永强;季林;张卫华;;影响地方立法质量的原因及其对策——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思考[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平荣;;论权力的划分与医疗知情同意权[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陈奇文;;董必武建政立法思想的重要特点[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10 宋毓均;;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简论——董必武民主法治思想学习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初建;由“啤酒门”联想法治与金钱[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冰;罪名未定 黄光裕案开庭尚无时间表[N];证券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姜锦铭 实习生 胡泽长;遏止公权力泛滥,代表委员有话说[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李永敬;美陪审团判定一访问学者罪名成立[N];检察日报;2002年

5 李显冬;公权力、私权利与社会监督[N];人民代表报;2003年

6 莫言锋;公权力应退出商业评选[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7 张文忠;同为销售死牛肉 罪名不同刑各异[N];人民法院报;2001年

8 张伟杰;公权力主体能被“名誉侵权”?[N];工人日报;2004年

9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社会有序运转需要公权力敬畏法律[N];华夏时报;2006年

10 陈随有;公权力接受个人捐赠后患无穷[N];上海证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婉玲;民国《合作社法》的孕育与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胡亚球;程序安全论[D];苏州大学;2006年

3 汪荣;经学刑德观与汉代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赵久湘;秦汉简牍法律用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段凡;和谐社会建构的法权逻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曲阳;日本中世法略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随红侠;清代“投匿名文书告人罪”律例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8 李俊斌;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法与私法[D];山西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浩;论佛教对中国古代法制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2 代巧丽;晚清经济立法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陈汉;罗马法私犯之债的特性、演进及其对近现代法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叶玲;我国公共政策对法律运作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爱如娜;试论清末预备立宪活动对蒙古地区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李莉;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薛婷婷;周公和他的“明德慎罚”[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魏昕烨;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及其影响[D];郑州大学;2006年

9 刘金平;宋代货币立法考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王晓建;伊丽莎白·弗莱与英国监狱制度改革[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64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164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3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