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刑事”习惯法研究
[Abstract]:The ancient "criminal" customary law of Li nationality is the precious wealth created by the ancestors of Li nationality, and it is also a kind of feeling, principle, law organic combination, harmony and high efficiency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is the kindest of Li nationality area of that era. The most reasonable and perfect system. The "criminal" customary law of the Li nationality has rich contents, including punishment for violating life and health, sanctions for violat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whole family and village cave, maintenance of marriage and family, primitive cruel death penalty, and corporal punishment. The flexible and affordable punishment of property, humiliating punish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dentity punishment with strong regional color fully demonstrate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iminal" customary law of the Li national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reflect the "criminal" customary law family of the Li nationality. "above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 village cave", "joint and several or shared responsibility", "mediation as the main, compulsory as auxiliary", "different in weight", "combination of punishment and enlightenment" and "equal but compassionate to the young, blood relatives revenge, justice exemption," The native law takes precedence over the official law, and pays for punishment. At its root, the criminal customary law of Li nationality originates from the original belief of Li nationality, and its essence is the combination of ghost (God) judgment and human judgment. The value of law lies in the harmony between law and social life, the conflict and compromise between the customary law of Li nationality and the government's "royal law", the symbiosis of dependence and rebellion, mutual supplement and organic connection, constitute a three-dimensional judicial picture of Li nationality area. The ancient Li criminal customary law, with its equality, democracy, fairness, freedom, emphasis on reality, flexible philosophy of handling matters, harmonious ideas and pursuit, has strong vitality and can continue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today's society; its barbarism, superstition, Cruel, aggressive bad tradition, also provides a breakthrough for us to deal with the dispute in Li nationality area today.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4;D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兴东;;习惯,还是习惯法:习惯在法律体系中形态研究[J];时代法学;2011年03期
2 杨文硕;谭正;;习惯法调整民间金融的实践逻辑[J];特区经济;2011年09期
3 张洪涛;;边缘抑或中心:大历史视野中习惯法命运研究[J];法学家;2011年04期
4 李钰;;藏族野生动物保护习惯法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周相卿;;册亨县五个布依族自然寨祭神立法制度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6 史佳欣;;论习惯法作为商法渊源的理论依据及现实需求[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7 李艳君;;碑刻中的白族习惯法[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王丽媛;江丽丽;;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调适与互动——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视角[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李雨蓉;;景颇族的习惯法在山官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性[J];华章;2011年17期
10 吴建华;;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互动——以彝族地区为例[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焦勇勤;;把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建立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林开耀;;加速实施《中国黎学》方案,让黎族文化产品走向世界[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3 吴斌;;盐业契约中的习惯法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4 王雪梅;;清代自贡盐业契约中习惯法实施的保障机制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6 莫日根迪;;达斡尔族的习惯法[A];民族学研究第六辑[C];1985年
7 韩荣培;;水族习惯法的社会功能[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8 徐晓光;;神话、禁忌与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9 高其才;;瑶族的习惯法观念探析[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10 王元;;试论海南黎族地区的保护性旅游开发[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高虹;《黎族研究大系》将出版[N];海南日报;2010年
2 潘宝民 唐雄;海南再现古老黎族文化[N];西部时报;2008年
3 许章润;“习惯法”的当下中国意义[N];法制日报;2009年
4 广东商学院经济学院 蒋华林;习惯法的前世今生[N];检察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珊;三月三 去海南感受黎族文化[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原中倩;龙被艺术:黎族文化的瑰宝[N];海南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陈耿;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一奇葩[N];海南日报;2010年
8 王金贵;从春节放假看习惯法的力量[N];检察日报;2006年
9 蔡海波;从“私了”看我国习惯法的现实意义[N];法制日报;2008年
10 杜宇 复旦大学法学院;表达与实践:当代刑法中的习惯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利;海南毛感高地黎族的情感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李卫东;民初民法中的民事习惯与习惯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厉尽国;法治视野中的习惯法:理论与实践[D];山东大学;2007年
5 孙丽娟;清代商业社会的规则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新生;习惯性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周相卿;黔东南雷山县三村苗族习惯法研究[D];云南大学;2004年
8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王谋寅;道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周欣宇;文化与制度:藏区命价纠纷的法律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时锐;海南黎族习惯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董朝阳;藏族赔命金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冲突与调适[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王雪莹;论回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冲突与契合[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4 唐新林;论习惯法的意义[D];四川大学;2004年
5 王旭;清代内蒙古土默特地区地租佃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关丹丹;黎族传统社会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7 何宇;罪刑法定语境下的刑事习惯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黄民;论本土资源的现代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于现忠;关于我国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几点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曾思平;清代以来岭南地区瑶族习惯法初探[D];暨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213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21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