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中国市民社会与私法制度的双向建构

发布时间:2018-08-30 19:29
【摘要】:中国的市民社会具有成长的受监护性、价值的非主导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属性,并在私有财产保护与权力抗衡、自由权利追求与社会公平的重新定位、私法自治与自主平衡秩序、公序良俗与社会伦理基础等方面与私法制度形成了双向建构的互动关系。这不仅奠定了私法秩序的基础,也促进了中国法治道路的渐进主义走向。
[Abstract]:The civil society in China has the attributes of guardianship of growth, non-dominance of value and imbalance of development, and repositioning itself in the protec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counterbalance of power,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nd rights, and social equity. Private law autonomy and autonomy balance order, public order good custom and social ethical basis and other aspects and private law system formed a two-way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on. This not only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ivate law order, but also promoted the gradual trend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设法治国家的公民文化基础研究”(10AFX002)
【分类号】:D920.0;D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长山;;法治的平衡取向与渐进主义法治道路[J];法学研究;2008年04期

2 梁慧星;合同法的成功与不足(上)[J];中外法学;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兆柱;许占鲁;;我国行政补偿程序的现状及其完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陈彤;;管制抑或竞争:选择权应该交给谁?——探析“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背后的问题意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4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毕金平;;我国税收立宪之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万志鹏;;没收财产刑废止论——从历史考察到现实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过慈明;徐敏;;论撒切尔政府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动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茜;刘欣葵;;“国家视角”下的北京城市意象及其元素表达[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吴穹;;论司法语境下的新闻媒体监督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和育东;;专利渔翁现象引发的思考[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5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朱富强;;不完全契约、法律协调失败与自我约束机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朱富强;;协调和监督两类功能的角色变化与法律的未来发展——兼论法律的本质功能及其现实异化[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尉龙;量刑建议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毕波;论行政调查[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俞烨;功能主义视角下行政裁量基准的效力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浩;行政执法中的正当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姚建宗;权利思维的另一面[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6期

2 巴尔;力文;;三种不同竞争的价值观念体系[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3年09期

3 陈玉刚,俞正梁;21世纪权力的流变:集中与分散[J];学习与探索;1998年06期

4 马长山;东亚法治秩序的局限与超越维度[J];中国法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雁;;科考与柳永[J];科技资讯;2008年08期

2 才凤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家干预与社会政策[J];理论观察;2009年05期

3 杨祖功;;法国加强国家干预的新尝试——合同制——赴法考察札记之一[J];欧洲研究;1983年02期

4 罗静;;国家干预与经济发展:来自美国经济史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5 袁鹏;论美国国家干预思潮之形成及其影响[J];学习与探索;1996年05期

6 苏亚辉;;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思想与中国市民社会建构[J];党政论坛;2011年07期

7 王小岩;当代市民社会理论对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陈创生;;有弹性少冲撞[J];当代工人;2008年19期

9 屈戎;并非神话[J];党史文汇;2005年10期

10 姚家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国家干预[J];中国发展;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郝建;;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中对中国市民社会的认识[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凤仙;;北京家庭与性别关系30年变迁[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乔耀章;姚尚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逻辑[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默然;;上海城区政府转变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邓玉山;各打五十大板,法国“总统制造者”谁都不偏向?[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丁元竹 江汛清;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原因分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3 本报驻波兰记者 金钊;卡钦斯基当选波兰总统[N];人民日报;2005年

4 宋华茹;朱佳木谈落实科学发展观[N];河南日报;2007年

5 郭松民;“职业资格”的困惑[N];中国保险报;2003年

6 张西林;为防国外势力渗透 俄加强控制非政府组织[N];世界报;2005年

7 巴里·鲁宾 美国全球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主任 本报特约编译 郭懿芝;如果伊朗有了核弹[N];世界报;2010年

8 本报驻德国记者 刘华新;德国执政联盟麻烦缠身[N];人民日报;2011年

9 刘力达;民族歧视治理的法国经验: 法国反歧视与促平等高级公署探述[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杜长冲;论转型期中国市民社会建构范式及路径[D];苏州大学;2010年

2 路鹏;公民社会理论研究在中国[D];燕山大学;2009年

3 陈燕;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苏琳;公民社会的发展与政治参与相关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5 龚玉伟;析论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郑佳;台湾执政党社会福利理念及实践比较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7 刘纯明;市场经济条件下阶层分化和利益关系调节[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樊红敏;市民社会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探析[D];河南大学;2003年

9 刘明明;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14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214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b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