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当代中国法治发展道路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18-10-25 16:37
【摘要】:不同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条件以及历史传统,必然形成迥然相异的法治发展道路。当代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艰辛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法治发展之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蕴涵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它集中地体现为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强化政府推动与保持社会活力的有机统一、法治发展的变革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借鉴国际法治经验与立足本国法治国情的有机统一。在当代中国,科学把握中国法治发展的运动方向,坚定地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条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
[Abstract]:The economic, political, social, cultural conditions and historical tradition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will inevitably form a completely different way of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in contemporary China is the road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is the ro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which is gradually formed and develop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s during the arduous exploration of leading the people to build the socialist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a ro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that conforms to the reality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t contains profound internal logic. It is embodied in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nd the rule of law,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 and maintain the social vitality, and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reform and continu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rule of law and based on the organic unity of na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rule of law. In contemporary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scientifically grasp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and firmly follow the road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ccords with the conditions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advance the rule of law in an all-round way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untry ruled by law.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年01期

2 徐显明;张文显;李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如何走?——三位法学家的对话[J];求是;2015年05期

3 耘耕;;儒家伦理法批判[J];中国法学;1990年05期

4 孙立平;;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剖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习近平;[N];人民日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昱春;;英雄的成功与制度的失败——《席方平》中诉讼制度的社会学分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马建兴;;中国古代礼与法关系之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肖倩,杨雪云;礼治、法治到礼法合一:一项法律社会学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卞利;;明清时期婚姻立法的调整与基层社会的稳定[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邵宇;包公传说的“神判”情节述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阮ho;;浅析《三言》中的婚恋题材作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罗龙鑫;雷建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法理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许洁;;中国法制现代化范式的消解和建构——从中西法律价值观的比较维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婷婷;;个案视角下晚清江浙乡村地区婚姻的缔结与离弃——以清代刑科题本为例[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赵淼;;权力、传统与村落治理——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的政治图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3 戴烽;;家文化惯习与公共文明参与[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李廷松;;浅谈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单依群;;整合县馆网络资源 服务于新农村建设[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2007年

7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8 刘平;;新二元社会与中国社会转型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9 马作武;;孔子杀少正卯考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胡晓慧;;温州人精神文化的反思和提升——基于“身经济”时代步入“心经济”时代的视角[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8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德伟;浅析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价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t,

本文编号:2294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294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0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