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制度基本问题的反思——以苏俄、中国、俄联邦的相关刑事法修改为视角
[Abstract]:The criminal procedure in China, including the defense system, has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by Soviet jurisprudence. The homogeneity of the two concepts of crime control makes the influence more profound than that of Anglo-American law, Germany and Japan. Therefore, a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investig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defense system in the Soviet Union's 1960 Criminal procedure Law, the Soviet Russia 1980 lawyers Law, the 1996 and 2012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China and the 2001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with a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independent status of the defender and the time of his intervention. Some basic problems such as litigation rights may be obser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fense system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
【基金】: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学创新团队(研究方向“刑事辩护制度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0YJE82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51.2;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瑞华;;刑事辩护的几个理论问题[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2 吴纪奎;;从独立辩护观走向最低限度的被告中心主义辩护观——以辩护律师与被告人之间的辩护意见冲突为中心[J];法学家;2011年06期
3 王欣新;中苏辩护制度比较评述[J];比较法研究;1990年04期
4 张少瑜,胡东,刘春萍,沈宏罡,马金芳;苏联俄罗斯法学与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纪要[J];法学研究;2001年05期
5 韩旭;;被告人与律师之间的辩护冲突及其解决机制[J];法学研究;2010年06期
6 刘计划;;逮捕审查制度的中国模式及其改革[J];法学研究;2012年02期
7 谢海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法研究[J];法学研究;2012年04期
8 李秀清;中国移植苏联民法模式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进杰;;论审判对象的生成——基于刑事诉讼合理构造的诠释[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2 元轶;;程序分流视角下的意大利刑事诉讼改革[J];比较法研究;2011年05期
3 余能斌;程淑娟;;我国“民商合一"立法借鉴的新选择——由《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引出的思考[J];当代法学;2006年01期
4 朱建农;;论民法上恶意串通行为之效力[J];当代法学;2007年06期
5 周长军;;检察起诉裁量权的国际发展趋势与中国改革[J];东方法学;2009年03期
6 张洪涛;;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法社会学思考——以我国刑法和民法规范为主[J];东南学术;2007年01期
7 刘仁琦;;中国式检警关系问题改革与践行理路——以英国实践为参照[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柳经纬;;我国民事立法的回顾与展望[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9 齐文远;周详;;我国应对海盗犯罪刑事政策的文化生态学分析——以我国海军赴亚丁湾护航行为为例[J];法商研究;2009年05期
10 张明楷;;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J];法学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艳淘;;新法新气象 接好“接力棒”——对青年律师从事刑辩业务的寄望[A];第五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颖;苏联法概念在中国(1949-1958)[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潘俊强;论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法理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万毅;财产权与刑事诉讼[D];四川大学;2005年
5 杨代雄;德国古典私权一般理论及其对民法体系构造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6 邱飞;侦查程序中的司法审查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彭伶;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张曙;刑事司法公正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谢小剑;公诉权制约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玲;俄罗斯联邦法治化进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雷;论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不足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杜明泽;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常晓华;我国刑事诉讼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潘馨;论当前我国刑事诉讼立案管辖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完善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雪瑞;看守所中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韩圣超;论我国民法上恶意串通之规定[D];浙江大学;2011年
7 陈秀娟;论我国未成年人暂缓起诉制度[D];燕山大学;2010年
8 乔友芳;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玲;附条件不起诉立法预期合理性质疑[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郭建伟;侦查监督有效实现路径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勃;刑事辩护中律师与委托人的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王进喜;中国律师职业道德: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司法;2005年02期
3 顾永忠;宋英辉;熊秋红;王进喜;司莉;;论律师的职业属性[J];中国司法;2007年04期
4 李玉萍;;中国法院的量刑程序改革[J];法学家;2010年02期
5 郝英兵;;2000—2008年中国犯罪现象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顾永忠;;关于未决羁押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兼谈我国逮捕制度的改革思路[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7 孙长永;比较法视野中的刑事强制措施[J];法学研究;2005年01期
8 韩旭;;被告人与律师之间的辩护冲突及其解决机制[J];法学研究;2010年06期
9 贾春旺;;不能人为控制不批捕率不起诉率[J];人民检察;2007年16期
10 徐国华;袁园;宋亚坤;;逮捕条件的完善——以审查逮捕案件质量为视角[J];人民检察;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军 姜伟 田文昌;[N];检察日报;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庆亭、刘贵良走私、放纵走私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9年01期
2 孟亚生 ,蔡美萍;错拘、错捕、错判:“三错”让他损失数百万[J];政府法制;2000年09期
3 约阿希姆·赫尔曼,王世洲;德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协商[J];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04期
4 赵丽萍;;冤狱始末(三)[J];农业知识;2001年15期
5 沈义;秦宇;程和玉;渝中轩;;李庄案牵动法律界神经[J];检察风云;2010年03期
6 毛洪涛;;回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李某涉嫌诈骗案辩护实录[J];中国律师;2010年02期
7 金昌俊;韩国刑事诉讼辩护人制度综述[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历史反革命分子是否可以充当辩护人?[J];人民司法;1981年08期
9 满达;司法人员可否出庭充当辩护人[J];人民司法;1982年02期
10 村井敏邦,刘明祥;日本的刑事辩护[J];中国律师;199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魏汝久;;浙江东阳事件辩护案[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义平;;山东省海阳市“三冷”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A];律师环境法律实务培训班教程[C];2001年
3 高勇年;张建智;;浅论董必武法学思想与中国律师制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温秀;保护隐私权调查应适度[N];中国经营报;2006年
2 杨孝文 束俊;英国快成“监视国家”[N];中国国防报;2008年
3 崔洁 肖水金 雒呈瑞;妻子能否以律师身份担任丈夫的辩护人[N];检察日报;2006年
4 傅云威;英税务官获“特工”权限,被指或侵犯人权[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本报记者 贾丽;交大昂立原总裁案三度开庭控辩胜负难定[N];证券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松 黄洁 本报实习生 吴萌;维护黄网也属传播淫秽物品行为[N];法制日报;2010年
7 周跃武;“山西警察打死北京警察”案二审[N];检察日报;2006年
8 储皖中 高慧;“邹韶禄是我揭发出来的”[N];法制日报;2008年
9 舒服;本案中应否准许辩护人为被告人辩护[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记者 曾祥生 通讯员 陈乔芬 袁玉敏;离职后屡收财物仅是人情往来?[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诗芳;法庭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军峰;法律语篇信息结构及语言实现研究—汉英语篇对比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月婷;从评价理论看庭审中答者对问者的言语反应[D];河南大学;2006年
2 俞丹;庭审语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向成军;庭审互动中控辩双方的信息处理及其意图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4 陈玲芝;论律师怎样通过预设获取有利信息[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5 贺春兰;从言语风格评估看司法场合中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现象[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陶君;评估权势和同等[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7 刘为忠;清末律师制度立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毛培富;中国刑事庭审中被告人应答语信息短缺的语用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9 徐进;日本公派律师制度对我国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2年
10 李艳玲;俄罗斯辩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17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1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