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正义的诉求:以匹克威克的“违约”为例

发布时间:2018-12-15 05:19
【摘要】:狄更斯通过其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中的"违约"案,对英国的司法界进行无情的嘲弄和批评。小说所涉及的陪审团制度、证据规则、证据价值及债务人监狱制度揭示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疏离,进而也揭露了诉讼背后法律从业者的不择手段。"接近正义"是英国司法改革的主题和目标。狄更斯通过文学的控诉表达了他对正义的诉求,同时也为19世纪英国司法制度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Abstract]:Dickens ridiculed and criticized the British judiciary mercilessly through the breach in his novel Pickwick. The jury system, the rules of evidence, the evidentiary value and the debtor's prison system in the novel reveal the alienation of procedural justice and substantive justice in the Victorian period of England, and thus reveal the unscrupulous means of the legal practitioners behind the proceedings. " Approaching Justice "is the theme and goal of British judicial reform." Dickens expressed his appeal for justice through literary accusation and promoted the reform of the British judicial system in the 19th century.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JAZH079)的阶段性成果 2012-2013年上海市教委专项学科建设项目“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编号:A-3501-12-003)
【分类号】:I561.074;D90-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奚玮,张韬;试论民事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李佑标;论行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廖泽芳;对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反思[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蒋尧明;会计信息真实性:基于“法律真实说”的理性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5 李游;陪审制度的制约机能比较研究[J];中国司法;2004年05期

6 叶欢江;;论公证证明标准[J];中国司法;2006年08期

7 王迎曙;;论战时军事法官的自由裁量权[J];中国司法;2007年03期

8 雷建昌;论我国刑事证据分类模式的缺陷及其完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王申;法官的审判理念与实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王桂芳;亲属拒证权浅见[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王进喜;刑事证人证言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崔林林;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之间[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吴杰;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基础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毛玲;论英国民事诉讼的演进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许身健;刑事程序现代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东堂;论民事证据证明力[D];河南大学;2001年

2 陈健;民事证据适用研究及其价值取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3 李玉华;论诉讼证明标准[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刘炳良;试论完善民事证据立法中的几个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胡明华;民事证据自认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李微;论电子证据的确立与运用[D];湘潭大学;2002年

7 刘勇华;简易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2年

8 晏丽君;鉴定结论的审查与认定[D];湘潭大学;2002年

9 孙荣燕;论入世后海关行政立法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张红战;证人资格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运荣;;邪恶得逞与正义昭显的双重负载体——论殉道者甘医生所负担的历史使命[J];青年文学家;2009年06期

2 孙珍;;艾·巴·辛格及其作品中的素食主义评析[J];时代文学(上);2010年04期

3 黄菁菁;;光亮闪烁在阴郁的悲剧里——谈《李尔王》中的希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5期

4 宁一中;;人是上帝的映像——德里达论米勒[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3期

5 杨薇;;多样视角下的夏洛克形象[J];时代文学(上);2010年06期

6 余杰;;谁来主持正义?[J];博览群书;1999年11期

7 刘爱兰;试论伊丽莎白·布朗宁的爱情诗歌[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8 徐光辉;;正义?命运?——试论《悲悼》的悲剧最终动力源[J];才智;2009年01期

9 李少卿;;诗与哲的纷争——对柏拉图之驱逐诗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余杰;;谁来主持正义——读《基度山伯爵》[J];长城;1999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唐晓渡;西默斯·希尼:一念之间抓住真实和正义[N];北京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伟;梭罗的《瓦尔登湖》中蕴含的深层生态学思想[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次晓芳;戏剧《老妇还乡》中的“正义”、“罪恶”及女性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80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80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8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