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利益保障视野下“群体性事件”的法治进路

发布时间:2018-12-16 21:06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逐步形成了由多元利益主体、多元利益客体、多元利益意识与多元利益追求有机构成的多元化利益格局,该格局中各种利益交织共生,彼此制约影响,甚至产生矛盾冲突。由于解决利益矛盾的理念与制度缺失,多种利益矛盾的激化风险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由此催生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有效防控群体性事件的根基在于理清社会多元利益、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公民集体行动这三个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构成要素的现实机理与逻辑关系,从而把握群体性事件的演进过程与症结所在,进而为预防与化解群体性事件找到法治思维进路,即以利益保障为要旨,将社会多元利益、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与公民集体行动纳入法治轨道,把法治作为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现代制度的秩序保障与支撑,赋予法治以确保利益的有效保障与公正分配的重要使命,通过法治精神的引领与法治秩序的规范,促进三个要素的法治脱胎于有机协调,构建法治关怀下的和谐利益关系,最终实现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防控。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ociety of our country has gradually formed a pluralistic interest pattern, which is composed of multi-interest subject, multi-interest object, pluralistic interest consciousness and pluralistic interest pursuit, in which all kinds of interests interweave and coexist and restrict each other. Even conflicts aris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the idea and system to solve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the risk of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has been at a high level, which has given birth to a large number of mass events. The foundation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ss events lies in clarifying the realistic mechanism and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basic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three basic elements of the social pluralistic interests, the interest demands of the main body of interest and the collective action of citizens. In order to grasp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crux of group events, and then to find a way of thinking on the rule of law for preventing and resolving group incidents, that is to say, taking the protection of interests as the main purpose, the interests of the society will be diversified. The interests of the main body of interest and the collective action of citizens are brought into the track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law is regarded as the order guarantee and support of the market economy,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other modern systems, and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ensuring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fair distribu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rule of law is given.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he spirit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norms of the order of the rule of law, the three elements of the rule of law are promoted from organic coordination,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of interests under the care of the rule of law is constructed, and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ss incidents is finally realized.
【作者单位】: 哈尔滨商业大学;
【基金】:2010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问题研究——以利益保障为核心的法律文化分析”(10A0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0;D920.0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炳君;农村群体性事件成因的法社会学求证[J];政法论丛;2005年04期

2 许章润;;论人的联合与双向承认法权[J];政法论坛;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海;;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与群体性事件治理[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宋红梅;;非政府组织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J];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06期

3 刘天培;;处置好群访事件要坚持“四个第一”[J];中国机关后勤;2010年08期

4 任鹏;娄成武;;群体性事件中的县政治理透视——基于政策冲突视角的分析[J];长白学刊;2011年05期

5 河北省委党校课题组;栗希荣;;快速转型期群体性冲突的调解问题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07期

6 谢辉;;网络群体性事件与政府引导能力建设[J];才智;2011年20期

7 方浩;;社会冲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论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及其结果的博弈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黄小晏;;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行政伦理考量[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李明强;金俊宏;李春根;;从基层政府与公民间关系看群体性事件诱因[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秦俭;;把握本质,妥善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泽鹏;;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治理防范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姚来燕;;从行政执法的视角透视群体性事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临宏;;群体性事件与法律程序[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霁霞;;群体性事件中公民的角色与行为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振清;;论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机制创新[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施国庆;郑瑞强;;西部水电移民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与防控[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7 刘军奎;;公众舆论与传媒影响下的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刘军奎;;公众舆论与传媒影响下的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李平;余健明;;基层政府如何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10 赵廷彦;;东北区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转型性成因[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广超;我市安排部署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N];廊坊日报;2008年

2 高胜良;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N];毕节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建平;我省部署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4 记者贾海霞;我市召开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思 通讯员 郑淑飞;化解群体性事件危机 关键在于依法行政[N];中国特产报;2011年

6 记者 何清平;应对群体性事件 党委政府应抢占舆论主导权[N];重庆日报;2011年

7 ;德清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N];浙江日报;2005年

8 记者 肖永疆;从源头预防减少信访问题发生[N];喀什日报(汉);2009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鸣;管制的思路可不可以换换?[N];东方早报;2009年

10 王津;治理群体性事件:政府应该反思[N];新农村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曾润喜;我国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防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潘洪阳;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保护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宋佳蔓;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的政治动员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娜;党群关系视角下的信访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罗成琳;突发群体事件演化及其应对预案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馨;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角色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金花;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瑞霞;群体性事件所彰显的社会矛盾与冲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志红;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浩;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信任建构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聪;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杨涛;多重性国家、社会结构紧张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婷;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回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伟康;公共领域的发育与群体性事件的化解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俞露;论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83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83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5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