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家重刑主义批判
[Abstract]:In the pre-Qin Dynasty, Shang Yang, Han Fei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Legalist School, "Criminal name magic" as the core. The so-called "Dharma", if pointed to the law, then sit on the punishment. The doctrine of severe punishment is the inevitable destination of Legalist thought,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includes the theory of strength, the theory of sexual evil, the theory of heavy punishment and love of the people, and the theory of folly among the masses. Its contents include punishment reward, punishment used to overdo, punishment to punish, heavy punishment even its crime and so on. As the ideological basis of the violent rule of autocratic monarchy, the doctrine of heavy punishment is absurd and cruel, which inevitably leads to contempt for life, de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rampling on basic human rights. The tyranny of Qin Dynasty fully proves this point. After the Han Dynasty, Confucianism, the confluence of the law and the heavy punishment became one of the basic spirits of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which had far-reaching influence.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examine and reflect deeply up to now.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法学院;
【基金】:广东省2007年度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项目《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之分合及对中华法系的影响》(项目批准号为07JDTDXM82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9;B2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聂慧敏;汪清;;借鉴孟子仁政思想的精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马育良;先秦儒家对于“情”的理论探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王天根;评点老子与严复对立宪的检视[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詹向红;;“颜渊问仁”章试诠——从“仁—礼”与“人—己”关系看孔子“仁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吴先伍;庄子智慧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钱善刚;杜宏春;;李泽厚论现代新儒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袁玲丽;;近代安徽高等外语教育的启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李建军;蒋廷黻的外交史观[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连伟;;《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彭传华;;“岂得以舜之所以事瞽瞍者事君乎?”——论王船山对孝的伦理政治化的批判[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4 李贵连;李启成;;法治(Rule of Law)还是治法——近代中国法治的一点思考[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崔波;吴彤;;地方性知识视野下的洋务派的翻译出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6 朱汉民;;《智育志》导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何玲;;1903年汴城会试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邱国鹏;李勋祥;;融合与嬗变:论数码艺术设计的审美建构[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翁银陶;;简论严复诗论与其诗作之关系[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10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9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睿婷;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怡梅;;法家的人性论[J];经济视角(下);2011年08期
2 张增田;公平:道家黄老学派的法价值追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周炽成;略论法家的智性传统——兼与余英时先生商榷[J];学术研究;2004年02期
4 戴黍;;试论《淮南子》对“法”、“德”、“风俗”的糅合[J];伦理学研究;2007年02期
5 陈小葵;;论法家的“大一统”思想[J];理论界;2008年06期
6 朱大锋;;论先秦儒家、法家的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吴圣正;;诸子之道与“无为而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高丹;;浅论《韩非子》对儒家孝道的消解[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批判屒u"枎}唯心主┧枷霙%r-~|~屨箷媅J];哲学研究;1955年02期
10 马育良;;国家本位——法家政治思维的轴心[J];学术月刊;199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燕美善;;关于管子与法家同异的历史初探[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2 黄钊;罗萍;;从《管子》一书看齐法家的政治观与道德观[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3 武占江;;守经达变——董仲舒与汉代官方意识形态的转型[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4 周建英;;董仲舒与春秋决狱[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5 李耀;;《管子》的变革精神是维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思想源泉[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6 单纯;;论“新理学”体系中的法哲学思想[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7 卢伟斯;;浅论儒法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公共管理理念的补充[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童凤莉;;遮蔽的光芒——《管子》与国学[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9 崔兰海;;章学诚论《管子》发微[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静韬;我看尼采[N];北京日报;2001年
2 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王泽民;儒家富民思想与法家富国思想之比较[N];甘肃日报;2009年
3 秦晖;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N];南方周末;2010年
4 ;跨越闭合的体系[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杨建平;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杨楹;思维方式研究的历史考察与前瞻[N];福建日报;2001年
7 ;重返“哲学”[N];光明日报;2000年
8 李连科;如何看待儒学价值[N];光明日报;2001年
9 余秉颐;儒学的无神论传统及其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李明珠;道家的超越智慧[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晓薇;宋代《中庸》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王书明;科学、批判与自由[D];吉林大学;2002年
3 覃世艳;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批判[D];苏州大学;2006年
4 白刚;瓦解资本的逻辑—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D];吉林大学;2006年
5 彭鸿程;秦汉韩非子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军;《管子》中所见政治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宁;韩非以法治国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韩晓梅;战国法家创新思想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方园;西汉法家思想的演变[D];南京大学;2012年
4 于涛;论秦法家政治中的儒家因素[D];渤海大学;2012年
5 邢靖懿;批判与构建[D];河北大学;2005年
6 肖平;吕g哒苎枷胙芯縖D];武汉大学;2005年
7 葛春静;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经验主义批判[D];河南大学;2006年
8 胡蓓;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批判[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9 赵标;戴震对宋明理学的批判[D];西北大学;2009年
10 许传昆;慎子道法思想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91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9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