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推理中的道德衡量
[Abstract]:Moral measurement in legal reasoning is a conscious moral trade-off between the reasoning subject and the concrete context.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ity, consciousness, context and communication. Moral measurement not only affects the conclusion of legal reasoning, but also affects the result of specific discretion, and it also affects the choice of reasoning reasons, such as the remedy of legal loopholes, the conflict between rules and principles, and the trade-off between principles and principles. Because of its individuality and context, moral measurement is at risk of arbitrariness and arbitrariness, but because of its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on, it can be circumvented by negotiation between subjects.
【作者单位】: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律推理研究——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视角”(07BZX046)
【分类号】:D90-0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林林;;基于法律原则的裁判[J];法学研究;2006年03期
2 陈景辉;;规则、道德衡量与法律推理[J];中国法学;2008年05期
3 甘绍平;;当代德性论的命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露;吴亚楠;;略论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的可行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许发民;徐光华;;罪刑法定视野下的禁止类推之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蒋志如;;两条道路如何抉择?——对《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文的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7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吴沈括;;论博客刑事责任之归致——以刑法解释为进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9 王春业;郭剑峰;;普通公民应享有对法律文件解释的启动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姜柏生;;患者隐私权保护中的权利冲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道刚;;论法律解释的“历史性”问题[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陈会广;吴沅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比较研究——基于金坛的案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舒国滢;;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9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10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爱军;行政行为的目的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智敏;论我国现行立法下动产附合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席晓鸣;论刑民交错现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明祥;论抢劫罪的加重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肖中华;论抢劫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3 刘治斌;论法律原则的可诉性[J];法商研究;2003年04期
4 庞凌;法律原则的识别和适用[J];法学;2004年10期
5 陈景辉;;原则、自由裁量与依法裁判[J];法学研究;2006年05期
6 林来梵,王晖;法律上的“唯一正解”——从德沃金的学说谈起[J];学术月刊;2004年10期
7 陈林林;方法论上之盲目飞行——利益法学方法之评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8 张国清;在善与善之间:伯林的价值多元论难题及其批判[J];哲学研究;2004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肖晚祥 郭明;[N];人民法院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建武;法律推理:大前提的空缺与补救[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2 修艳玲;法律推理和利益衡量[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3 张继成;法律推理模式的理性构建[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4 郝建设;法律推理——法官裁判的基本思维方法[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张继成;法律推理模式的理性构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6 茹士春;权衡于道德和法律之间——从一起宣告无罪的“故意杀人”案件看法律推理[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於兴中;;法律的形式与法律推理[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3年00期
8 周海容;;非形式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17期
9 杨建军;;三段论法律推理的合理性与不足[J];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10 田心军;;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改革方案[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坤;;浅析法律适用中的逻辑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2 杨敏;;论法律推理的可废止性[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3 韩登池;;论司法审判中的法律推理[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4 宋云红;;浅谈法律推理[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5 刘强;;浅议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判断[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6 胡媛;;法律推理中价值判断的作用——大前提不确定的法律推理[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7 潘文爵;;寻求形式与实质间平衡的砝码——许霆案法律推理的非典型意义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8 刘帆;;从许霆案看法律推理和衡平法制度[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9 印大双;;中国法律推理研究现状与展望[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10 刘强;;法律推理与司法判决的正当性[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克明 李伟;为司法拓出微观论证的法理学视界[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北京大学法学院 张 骐;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N];法制日报;2003年
3 陆平;法律推理浅析[N];江苏经济报;2004年
4 李宗泽;法律推理概论刍议[N];江苏法制报;2010年
5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薛梦霞;用法律推理解决国际贸易争端[N];中国贸易报;2010年
6 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法院 朱嘉斌 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 韦雯晔;法律推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秦策;法律推理与司法独立[N];法制日报;2000年
8 宋征;法律推理不能作为执法依据[N];检察日报;2003年
9 刘 羽;法律推理与司法裁判[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王旭;法律推理与疑难案件[N];人民法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刘岩;论法律推理中的司法理性[D];吉林大学;2008年
3 沈琪;刑法推理方法初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刘东升;实证法学的反思及规范解读[D];山东大学;2006年
5 朱良好;法律适用类型归属技术范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贾焕银;漏洞补充与民间规范关联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孟凡哲;普通法系的判例制度——一个源与流的解读[D];吉林大学;2004年
8 霍宏霞;论权利推定[D];吉林大学;2008年
9 范春莹;法律思维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蔡宏伟;确定性的寻求[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雪梅;法律推理初探[D];吉林大学;2004年
2 胡桂哲;形式法律推理与实质法律推理的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冀丛;类比法律推理辨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坤;关于我国司法审判中的法律推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付云云;法律推理之路[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军宁;法律推理及其形式与实质[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李超;言语行为理论视野中的形式法律推理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建荣;论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施榕娜;法律规则与道德评价对法律推理的影响[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冯海龙;基于司法公正视角的法律推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93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9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