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立法后评估常态化启动机制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9-02-15 04:38
【摘要】:一项新制度能否持续开展并加以制度化,既取决于立法主体的共同认可和支持,也有赖于规范化程序的保障。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推行不应当是立法机关临时性有选择地挑选某一部法律法规的"试检",而应当是以法确立的长效性的常态化制度。将基于有效期制度的立法后评估启动机制与基于评估预警期限制度的立法后评估启动机制有机衔接、相互配合,建立起规范化、持续性、常态化的立法后评估启动保障机制,可以有效避免立法后怠于评估和随意启动立法后评估的发生,从而充分发挥立法后评估机制在有效运用立法资源,提高立法质量方面的功效。
[Abstract]:Whether a new system can be continuously carried out and institutionalized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common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of the main body of legislation, but also on the guarantee of standardized proced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st-legislativ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not be the "trial inspection" of a certain law and regulations selected by the legislature in a temporary and selective manner, but should be a regular system with a long-term effect established by the law. The mechanism of post-legislative evaluation starting based on the validity period system and the mechanism of post-legislative evaluation starting mechanism based on the system of evaluating early warning period are organically linked and coordinated to establish a standardized, continuous and regular mechanism of post-legislative evaluation and start up guarantee mechanism. It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evaluation after legislation and start the evaluation after legislation at will,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chanism of post-legislative evaluation in the effective use of legislative resourc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egislative quality.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俞荣根;;立法后评估:提高立法质量的有效途径[J];公民导刊;2010年04期

2 吴邦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J];求是;2011年03期

3 俞荣根;;立法后评估:法律体系形成后的一项重要工作[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汪全胜;金玄武;;立法后评估的触发机制——国家与社会联动的视角[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5 刘松山;;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立法后评估的几个问题[J];政治与法律;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钊;;“法治反对解释”命题的修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张磊;;“有法难依”困境的解决路径探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9期

3 郭威;邹谢华;;行政部门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导向——以国土资源部后评估工作实践为分析个案[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安然;;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J];法学杂志;2012年04期

5 俞荣根;刘艺;;地方性法规质量评估的理论意义与实践难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刘德伦;;90年来党领导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与经验探讨[J];理论探讨;2011年05期

7 刘爱龙;;立法后正当性评价的尺度和标准[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8 汪家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几点认识[J];江东论坛;2011年04期

9 安群;;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J];理论建设;2011年06期

10 安然;;从社会管理创新谈生存权的立法保护[J];理论界;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超;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陈光;我国区域立法协调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赵岳阳;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振华;法规清理的运作及其机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申杰敏;实证分析与制度构建:立法后评估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闫龙会;我国立法后评估的对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闫国强;现阶段中国的法治能力建设[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周典;有关立法后评估的若干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鲁光;行政监督视角下的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韩国鑫;《某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立法过程调查报告[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姜丽;行政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纪萌;论行政许可评价制度[D];南京大学;2012年

10 党凯;全国人大常委会政治功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文金;;立法后评估探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研讨会观点综述[J];楚天主人;2008年09期

2 汪全胜;;法律绩效评估的发生机制——以国家主导为视角[J];法商研究;2008年03期

3 刘松山;;再论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之非[J];法学;2006年01期

4 尤乐;;论地方行政立法后评估中的合法性评价[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张春生;;法治建设中领导者的示范效应[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许安标;;配套法规建设与法律的有效实施[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刘松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范围、构成与标志[J];红旗文稿;2003年13期

8 吕少华;;政府规制改革的三种理论视角[J];理论与改革;2005年06期

9 曾萍;宪法修改问题研究综述[J];人大研究;2003年09期

10 汪全胜;;立法的合理性评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早报特约评论员 乔新生;[N];东方早报;2005年

2 记者 陈丽平;[N];法制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万甫;;提高税收立法质量的思考[J];中国税务;2011年07期

2 凌翔;刘慧明;;坚守与超越:创新社会管理视域中的地方立法——以甘肃省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3 郭磊;;国外立法后评估对我国的启示[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4 阿计;;追踪“良法”时代风云[J];楚天主人;2011年07期

5 阿计;;《法律体系是怎样炼成的》系列之四 “良法”时代风云录[J];政府法制;2011年23期

6 阿计;;“良法”时代风云录[J];群言;2011年07期

7 陈蔚;;强化“三个主体”是立法质量的保证[J];公民导刊;2011年08期

8 刘畅;;地方立法后评估方法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9 ;环保立法重在提高质量[J];科技与企业;2004年01期

10 汤耀国;;立法者的酸甜苦辣[J];w,

本文编号:2422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22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8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