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语义与实践: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及其建设进路探究

发布时间:2019-02-28 08:46
【摘要】:总体上,法治文化既包括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和法律设施,又包括法律心理、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中国特色法治文化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更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反映了全社会的精神风貌,以社会福祉、公平正义、法律至上、权力规制、权利保障、良法善治等为基本内容,是多元文化并存的基础上形成的互动、互融、互补、互促的特色文化。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建设应当在文化自信、文化自主、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达到国情语境下的多元融合,其实践既依赖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多元共治,又需要通过优质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广泛的法治宣传教育,最终使法治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和自觉行为,内化为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Abstract]:Generally speaking, the culture of rule of law includes not only legal system, legal norms and legal facilities, but also legal psychology, legal consciousness and legal thought. The culture of ruling by law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not only a strategy for governing the country, but also a way of life for the people. It reflects the spirit of the whole society, with social well-being, fairness and justice, the supremacy of law, the regulation of power, and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The basic content of good law and good governance is th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which i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multi-culture co-existence, mutual integration, complementarity and mutual promo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based o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ultural autonomy and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to achieve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national conditions. Its practice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pluralistic co-governance of the state,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but also on the adoption of high-quality legislation. Administration by law, fair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and extensiv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make the rule of law become the normal state of life and conscious behavior of people, and internalize it into a habitual way of thinking.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合意纠纷解决的制度选择——以公众需求和调解制度实践为视角”(10YJA82005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林;;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概念的几个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梁平;;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沟通之维——基于当事人心理需求角度的审视[J];河北法学;2009年10期

3 刘斌;;法治文化三题[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刘作翔;;法治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J];法学论坛;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新球;;女性参与权色交易的社会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曲沛;;论法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肖晖;;论公开性是现代判决理由的本质特征[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4 刘旺洪;;现代化范式与中国法理学的“理想图景”[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5 孙文恺;;当代中国“法治理论”三十年发展的省思[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6 王志祥;张伟珂;;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探究[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7 秦怡红;;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冲突的原因及其解决路径[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8 高鸿钧;;法律文化与法律移植:中西古今之间[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9 李麒;;民间水规的法文化解读——以明清山西河东地区水利碑刻为中心的讨论[J];比较法研究;2011年04期

10 肖乾利;;西部农村地区法治建设的对策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鑫;;试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立法的依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吴俊明;;法律思维的转型与法治建设[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康宁;;浅论土家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4 熊晓平;夏宇;郑强;;文化互融与法院队伍之治——兼论中、基层法院文化建设的方向[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5 吴良军;郑强;李小勇;;审判管理遭遇“反差”背后——兼论案件质量评估走出“困局”的机制改进[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王晨;;公正的印迹:刑事裁判文书的功能与风格——以最高人民法院“两评查”活动为切入点的实证分析[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蓓蓓;新时期乡村题材法制电影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陈文华;民间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婧仪;论法律趋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尹彦久;法院审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春伟;法律意识中的意识形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李a,

本文编号:2431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31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c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