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法律文化的君主义务观及其对责任政府建设的启示
[Abstract]:China's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emphasizes the sovereign's obligations to the people and the world. The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holds that the monarch serves the people, which is not only the most fundamental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the monarch, but also the fundamental duty of the monarch. Only by following the will and the will of the people and doing their duty can the people obey the monarch. If the monarch does not fulfill his duties, the people can choose the monarch again and resist tyranny. In the view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the monarch bears systematic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obligations to the world and to the people,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is conducive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exercise of monarch's power. But there are also serious congenital defects. We should absorb the beneficial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to the design of sovereign obligation, abandon its inherent defects, and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responsible government. We must emphasize that obligation plays a central and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of the government and public servants, establish an obligation-based concept of administrative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 a system for fulfilling the obligations of the responsible govern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erfect the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to fulfill the obligation, realize the legal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山东省诸城市人民检察院;
【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法治性资源及其现代转换问题研究”(项目编号IFW09169))资助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传统法文化与法治的文化认同建设——以塑造民族化、中国化的法治文化为出发点”(项目编号08DFXJ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成福;责任政府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继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分析[J];行政与法;2005年06期
2 王云骏;;论执政党的公共责任[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3 楚德江;服务型政府:政府范式的新选择[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裴峰,楚德江;政府自利性及其纠偏机制建设[J];长白学刊;2004年02期
5 卢亮宇;;当代中国公共行政良性发展的理性选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时宏明;高丹;;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7 王颖;责任政府——从政府责任体系的视角来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欧阳丽;;试论我国医疗保障中的政府责任[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彭向刚;陆恩昶;;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责任[J];东北亚论坛;2007年01期
10 吕景城;论政府责任及其实现控制机制[J];东南学术;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潘丹;;政府土壤污染防治责任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2 张劲松;林莉;;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责任[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朱光喜;;西方国家选民问责政府的路径分析——兼谈西方国家选举对政府问责的影响[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伊强;;也论行政问责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尤建新;陈强;;改善城市公共管理应以提高公众满意度为导向[A];中国质协2001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美质量管理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丁火平;陈利根;;良好政府管制视角下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连举;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博弈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2 刘雪华;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一种公共权力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4年
3 刘先江;“国家与社会”视野中的政府管理社会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堂灯;论行政公正[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蔬君;当代中国政府责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6 杨淑萍;行政分权视野下地方责任政府的构建[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伍俊斌;公民社会建构的基础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邹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叶勇;政府流程再造:理论与实践的探索[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高兰军;党政领导非理性行为的权变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裘铮;论政府信用及其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2 黄新伟;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张学泽;论行政决策中的政府责任[D];中南大学;2005年
4 李玉光;加强和完善中国公务员行政问责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郑传东;当前我国行政道德责任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谢君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乡镇政府责任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廖丹子;论责任政府的法治基础[D];浙江大学;2007年
8 胡宇;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责任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9 邓可祝;论责任行政实现的法律机制[D];安徽大学;2003年
10 楚德江;从制度分析的角度透视腐败现象:问题与对策[D];郑州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怀章,童丽君;论迁徙自由在我国的实现[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馨元;公民概念在我国的发展[J];法学;2004年06期
3 赵晓力;司法过程与民主过程[J];法学研究;2004年04期
4 杨海坤;公民基本权利修宪应作精良设计[J];法学论坛;2003年04期
5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1期
6 刘晴辉;诉权约定的效力与公民诉讼权的保护[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5期
7 苗连营;;宪法学视野中的司法问题之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姚秀兰;论中国传统社会的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J];学习与探索;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垣;英国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任超;西欧中世纪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娟;谢鸿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制的影响及现代化[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杨秀环;;现代法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判断[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3 黄东海;;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成立[J];中国法律;2010年01期
4 徐国栋;;是君主喜好还是元首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对元首制时期和优士丁尼时代罗马宪政的考察[J];现代法学;2011年04期
5 刘清;吴秋红;;浅论法家思想中的“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1期
6 石义华;;“垂法而治”思想的积极价值评析[J];前沿;2011年16期
7 弗兰西斯·培根;;论法律[J];法制资讯;2011年06期
8 岳纯之;;死刑复奏 存留养亲 优恤女性 古代刑法的人性化一面[J];人民论坛;2011年19期
9 王赛;;关于建构中国社会法律信仰的思考——读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刘权坤;;对商鞅“改法为律”的历史文化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孙国华;冯玉军;;关于中共中央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的若干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2 龚恒超;;和谐视野下的社会利益失衡治理法治进路——基于董必武法律思想的精髓[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3 刘青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注重提高农民法律意识[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4 陈霞;;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5 赵刚;;中国法的现代化之机遇与挑战[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滕树立;;影响法律英语翻译的八种中西法律文化差异[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崔兰海;周怀宇;;立法治国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论《管子》尚法的理论贡献[A];管子和谐治国理念与当代科学发展观战略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8年
8 郭世东;;《管子》立法思想探析[A];管子和谐治国理念与当代科学发展观战略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8年
9 郭世东;;试论《管子》的执法思想[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领;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和谐观[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国香 吴江;学者眼中的传统法律文化研究[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李德庆;构建企业法律文化要有四个“飞跃”[N];学习时报;2008年
4 马骋;品味传统法律文化[N];民主与法制;2000年
5 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 夏新华;非洲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特性[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张影;法律移植与传统法律文化[N];光明日报;2002年
7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徐忠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清官司法[N];法制日报;2003年
8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徐忠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清官司法[N];法制日报;2003年
9 庞朝骥 高爱国;发掘传统法文化的优秀精神[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贵州民族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吴大华;法学研究必须关注法治的本土资源[N];法制生活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光妍;中国传统法之和谐价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刘旺洪;法律意识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3 李燕;清代审判纠错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王亚军;明清徽商的诉讼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任海涛;中国古代政治法思想萌芽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陈健松;先秦德治法治关系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马明贤;近现代伊斯兰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张文香;蒙古族习惯法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守贵;论当代中国的法治精神[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行正;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D];河南大学;2011年
2 田坤;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反思与重读[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海滨;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建设[D];武汉大学;2004年
4 刘启明;论传统法律文化的流弊对当今法治建设的影响[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5 滕召旭;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的积极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保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7 高玉娟;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曹立;试论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制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世平;论法的继承[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王金刚;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建构[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39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3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