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社会建构之法律向度
[Abstract]:In a broad sense, the theory of technological social construction advocates that technology is constructed in society. As one of the heterogeneous social factors, the law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or technical activities. Technology production, technology use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are the three paths of legal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activities. The overall mandatory, diachronic evolution and structural differences 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分类号】:D9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吕明瑜;;技术标准垄断的法律控制[J];法学家;2009年01期
2 邢怀滨,孔明安;技术的社会建构与新技术社会学的形成[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3 罗胜华;人体克隆的法律政策与制度建构[J];科技与法律;2003年04期
4 苏建;杨丽娟;;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J];科技与法律;2008年01期
5 邢怀滨;社会建构论的技术界定与政策含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4期
6 王阳;陈晓玲;;社会建构论与技术研究的新视野[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5期
7 周琛;;气候变化领域技术转让之法律障碍:从技术供应者的角度[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0年02期
8 李伯聪;技术三态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年04期
9 肖峰;论技术的社会形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科学发展观展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兼论“两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成岗;;理解“技术实践”——基于科学、技术的划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王英;李晓乐;;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特点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郑伟红,郑卫丽;对技术选择因素的反思——评乔治·巴萨拉的技术发展和技术选择思想[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5 陈越红;裴磊;;电影声音技术:人类思维的外化显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王德伟;人类活动中一个实证性的文化支点——从怀特能量文化的局限性,看材料文化的演进形式[J];北方论丛;2003年03期
7 吴书林;;马克思技术哲学范式探析[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8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张明国;;试论人工自然的本质和创造及其规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耀华;;对于“技术”本质的现象学反思及可能的未来——海德格尔后期关于“技术”的哲学追问[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玲玲;;浅议工程技术活动中的设计哲学[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孙雷;;论信息技术人才的社会流动[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娄成武;宫国鑫;罗爱军;;论科学技术的行政控制[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马会端;;PSTS——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进化[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建设;;论技术社会角色的载体类别及其权责[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尤军丽;;制度之技术哲学探究[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7 倪钢;;基于隐喻理解的生态学的技术结构理论[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孙启贵;徐飞;;STS视野下的社会创新探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吴虹;;和谐社会视域下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追问[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肖峰;;信息时代与技术观的转型[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承秀;中韩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规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任锦鸾;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创新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杨仁厚;信息化发展效应的哲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李廷勇;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测度与实证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8 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晶;技术跨越的理论分析与模式探讨——兼论中国技术跨越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甄媛圆;奥林匹克运动中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腾;技术标准垄断效应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马旭;网络舆论的伦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姜义颖;休谟的技术观剖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毕君;我国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合理使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张超;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10 崔晓敏;论专利与技术标准冲突的法律解决方案[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希清;中国安防业如何实施三大战略[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4年01期
2 吕明瑜;;论知识产权垄断法律规制的一般原则[J];法商研究;2008年05期
3 秦天宝;;国际法的新概念“人类共同关切事项”初探——以《生物多样性公约》为例的考察[J];法学评论;2006年05期
4 曹建明;“克隆人”与法律[J];法学;1997年05期
5 裘石;“克隆人”对现时法律的冲击[J];法学;1997年05期
6 李向阳;国际经济规则与企业竞争方式的变化──兼评全球竞争政策和竞争方式的发展方向[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6期
7 马场靖a,
本文编号:2481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81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