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法律体系重在提高立法质量
【作者单位】: 《中国司法》;
【分类号】: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王燕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J];法治与社会;2011年05期
2 ;吴邦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J];党政干部参考;2011年04期
3 李适时;;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走向完善[J];中国人大;2011年12期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J];工商行政管理;2011年06期
5 法言;;判断法律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话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二)[J];中国人大;2011年12期
6 徐爽;;从民生立法到民主立法——初析我国社会主义立法实践的发展与趋势[J];人权;2011年01期
7 卢大林;;深刻体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法治精神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兵团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8 刘武俊;;2010年中国法治亮点回眸[J];人大研究;2011年03期
9 罗殿龙;;努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J];当代广西;2011年09期
10 汪纪戎;;开放的盛会 自信的中国[J];前进论坛;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庆立;;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生立法问题初探[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苏新龙;;中国企业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探讨[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罗恩;;略论近年来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倾向性问题[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孙杰;;浅析中国特色外交理论[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5 刘平;王松林;韩冰;王天品;;上海地方民生立法框架研究[A];201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10年
6 赵璧如;;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思想体系的问题[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7 刘茂松;;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路径——中国农业工业化理论与战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德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学视阈[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9 杜彦梅;;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凌毓侬;陈宇平;;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的企业哲学[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玉军 俞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N];光明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陈丽平;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N];法制日报;2010年
3 大理州人大常委会 李如珍;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民族立法工作[N];大理日报(汉);2008年
4 记者 宋茜;全省立法工作会议召开[N];江西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徐盈雁;法律让生活越来越美[N];检察日报;2010年
6 记者 白景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N];宁夏日报;2006年
7 记者 张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N];检察日报;2008年
8 闫喜喜;2007年省人大将加强环保立法工作[N];人民代表报;2007年
9 王迪;人大立法工作要为民管用可行[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10 司法部司法研究所研究员 刘武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还需完善[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宪明;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刘建武;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邵宪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樊星;影响·契合·创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栾亚丽;民主价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高旭红;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谭吉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宋吉玲;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慧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爽;当代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审美流变[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2 孟萍;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王红婵;试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D];山西大学;2004年
4 刘浩林;论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D];南昌大学;2005年
5 潘小鹏;中兴通讯公司企业文化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康占军;郑州X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个案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押静;论中国特色的法治政府之路[D];重庆大学;2008年
8 李春蕾;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培训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姜凌刚;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韩文明;中国特色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6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3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