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据众证定罪”证据规则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友好;张春莉;;论我国古代证人之作证责任[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利;明清时期徽州的民间禁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孙彩红,陈明光;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刘守芬,王洪波,姜涛,陈新旺;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赵旭;论北宋法律制度中“例”的发展[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5 朱庆育;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6 罗立祝;科举应试资格政策的演变与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7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江合友;;唐代女冠诗人的婚姻境遇及其人生选择——以李冶、鱼玄机和薛涛为中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王兴华;;略论《二年律令》中刑罚的从重原则[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10 汪公文;论商事信用法律控制中的道德问题[J];财贸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元聪;;从权利与义务平衡的角度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游海疆;;和谐决策:善与善的冲突与路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文昌;;论唐宋礼典中的佛教与民俗因素及其影响[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3 许兰亭;刑事一审程序实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音正权;刑法变迁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黄和新;马克思所有权思想述要[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青波;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分析[D];湘潭大学;2001年
2 艾国;宪法观念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韩宇胜;论法律的不确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李金明;防卫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张焱;论对格式合同进行限制的理论根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杨春蓉;唐代大理寺述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雪梅;论行政法中的平等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陈露;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李琳;论传统“礼治”与现代法治[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礼银;论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原初状态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晓华;晚清时期待质人证问题[J];史学月刊;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常青;;美国刑事诉讼中弹劾证据运用及其评析[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李晶;;美国被告人品格证据规则之引介与启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3 江中帆;;“优势证据”扳倒“物权至上”[J];检察风云;2011年13期
4 李秀娟;;评美国Uniloc USA案中重要规则法适用的转变[J];知识产权;2011年05期
5 夏艺菡;;论美国反托拉斯法私人执行制度对我国执法的启示[J];当代经济;2011年13期
6 王青;;案例教学法在双语课程《美国证据法》中的应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郑超明;;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以美国法的理论和判例为视角[J];知识经济;2011年17期
8 齐建英;;论语境在法律推理中的意义[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崔永东;中国古代证据制度三题[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何帆 编译;美国全面修正《联邦证据规则》[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罗昌平;丰源酒店案误用证据规则[N];中国商报;2003年
4 庄亦正 王春年;无锡开展“证据维权”活动[N];江苏法制报;2006年
5 陈玉萍邋欧云略;丢失的托运货物价值成谜团[N];法治快报;2007年
6 倪涌;船舶碰撞案的证据规则[N];中国水运报;2005年
7 记者 胡新桥;车祸后伤者无法锁定肇事车辆[N];法制日报;2008年
8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 王海光 石青志;撕毁的欠条能否作为证据使用[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史晓芳;正确适用证据规则 营造公正市场环境[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10 孙江;正确适用证据规则营造公正市场环境[N];中国企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祖伟;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朴永刚;案件事实真实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蒋铁初;中国近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杨波;法律事实建构论[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硕;宋代证据种类与运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亚琼;试论唐代的证据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倪红;美国证据关联性规则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张朦丹;论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演变[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李竺娉;美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曼;美国家庭暴力司法救济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吕易泽;中美鉴定制度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58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558156.html